文章解析

宿
xīn
shì
gōng
diàn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
luò
shū
shū
jìng
shēn
shù
tóu
xīn
绿
wèi
chéng
yīn
ér
tóng
zǒu
zhuī
huáng
dié
fēi
cài
huā
chù
xún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逐句剖析

"篱落疏疏一径深":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深,深远。径:小路。,疏疏:稀疏。,篱落:篱笆。

"树头新绿未成阴":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 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阴:树荫。,新绿:一作“花落”。,树头:树枝头。

"儿童急走追黄蝶":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

# 急走:奔跑着。古代汉语中的“走”与现在的“走”意义不同,是跑的意思。

"飞入菜花无处寻":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 寻:寻找。,无处:没有地方。,菜花:油菜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新市徐公店》为南宋杨万里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乡村春日风光,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以静态描写勾勒出稀疏篱笆、幽深小径和初绿树木,展现乡村春日宁静质朴之景。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通过动态描写,刻画儿童追逐黄蝶的活泼场景,凸显儿童天真好奇。语言浅白自然,生动活泼,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农村恬淡宁静的暮春风光,充满生活情趣,充分体现其诚斋体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瞬间之美的风格特点,为描写乡村景致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由南宋杨万里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当时他任江东转运副使,任职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诗中的“新市”在今浙江德清东北,地处临安与建康之间,水陆交通便利,是杨万里往返临安述职与建康任所的必经之地。他途经此地,短暂借宿,被眼前景色触动,从而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农村的景色,展现了稀疏的篱笆、悠长的小路以及路旁枝叶还未茂密的树等景象,还刻画了儿童追逐黄色蝴蝶,蝴蝶飞入菜花丛中不见踪迹的画面,体现了农村恬淡自然的风光和万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诗中先呈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的静态画面,描绘出乡村景色的静谧;又通过“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刻画儿童追逐蝴蝶的动态场景,动静相衬,使乡村生活的画面更具生机与活力。

3. 分段赏析

“篱落疏疏一径深”: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稀疏的篱笆和幽深的小路,“疏疏”“深”等用词精准,既点明乡村环境,又通过篱落的稀疏与小路的悠长相互映衬,营造出宁静开阔的氛围。“树头新绿未成阴”:描绘树木刚长出新绿,还未形成浓荫的状态,展现出春末夏初万物生长的过程,体现乡村景色的自然质朴。“儿童急走追黄蝶”:“急走”“追”生动地刻画了儿童追逐蝴蝶时急切、活泼的动态,将儿童的天真烂漫展现得淋漓尽致,为画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蝶飞入金黄的菜花丛中消失不见,这一情景不仅进一步突出乡村景色的特点,也引发读者对儿童寻蝶场景的想象,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稚气,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作品。诗人以质朴平淡的语言,描绘常见的乡村景物与儿童追蝶的平常场景,却生动展现出春末夏初乡村万物蓬勃的生命力。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巧妙,将静态的乡村风光与动态的儿童活动相融合,营造出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意境。“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以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引发读者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想象,充分体现了诚斋体清新自然、活泼风趣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下一篇: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