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 花:一作“春”。,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日晚倦梳头":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物是人非事事休":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欲语泪先流":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 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双溪春尚好":听说双溪春景尚好,
# 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说,一作“道”。
"也拟泛轻舟":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 轻舟:一作“扁舟”。,也拟:也想、也打算。拟,准备、打算。
"只恐双溪舴艋舟":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
#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
"载不动许多愁":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情词。描绘了暮春时节风停花谢、尘土飘香的衰败景象,体现了词人日晚倦于梳头的慵懒状态,表达了因物是人非而产生的事事皆休的愁苦情绪,以及面对美景仍无法消解的浓重忧愁。借暮春之景与泛舟的设想,营造出孤苦凄凉的氛围,展现出词人在国破、夫亡、家散后的悲伤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既描绘出暮春风雨后落花成尘之景,又融入词人雨天苦闷、惜春自伤之情,情景浑然一体,意味无穷。比喻: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抽象的愁具象化,自铸新辞且自然妥帖,承上句“轻舟”,寓情于景,构成完整意境。
3. 分段赏析
上阕着重从外在形态入手,“日晚倦梳头”与“欲语泪先流”,宛如细腻的工笔画,精准勾勒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日晚倦梳头”背后,隐匿着词人复杂而沉痛的心境。彼时,金兵肆意南下,山河破碎,历经诸多丧乱,与她情投意合、携手相伴的丈夫赵明诚已长辞于世,她孤身一人漂泊至金华。眼前年年相似的春景,却再也不见往昔之人,触景生情,物是人非之感如汹涌潮水般袭来,令她悲从中来,顿觉万事皆空,内心满是无尽的孤寂落寞。正因如此,她日上三竿仍慵懒难起,对梳妆打扮之事全然失去兴致。“欲语泪先流”短短五字,更是神来之笔。李清照先以“欲语”营造蓄势待发之势,随后泪水夺眶而出,看似平淡无奇的表述,实则蕴含着千钧之力,将她那难以抑制、汹涌澎湃的满腹忧愁瞬间倾泄,极具感染力,读来令人动容。下阕则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层层剖析其情感。开篇便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如同精心铺设的情感跳板,引领读者在其情绪的浪潮中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闻说双溪春正好”,恰似阴霾中乍现的一缕曙光,瞬间让词人心头涌起一丝波澜。刚刚还沉浸在悲伤泪水中的她,听闻金华郊外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作为平日里热爱游览的人,本能地萌生出出游的念头,一句“也拟泛轻舟”,将这份刹那间的喜悦展露无遗。“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快,节奏灵动,生动展现出词人情绪的短暂上扬。然而,“泛轻舟”前的“也拟”二字,又为这份兴致增添了几分犹豫与迟疑,暗示出这出游之念不过是一时冲动,并非源自内心深处的强烈渴望。“轻舟”一词在此处埋下伏笔,为后文凸显愁绪之沉重做足铺垫。直至“只恐”二字一出,笔锋陡然一转,如汹涌波涛般将前文的欢快情绪彻底淹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情感的深沉厚重推向极致。至此,上阕中“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根源得以明晰,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忧愁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武陵春·春晚》一词尽显李清照深厚的炼字造句功底,全词风格简练含蓄。开篇“风住尘香花已尽”堪称绝妙之笔,此句于寥寥数字间,展现出极为丰富的意蕴。一方面,它勾勒出此前风雨肆虐,花瓣纷飞,落红遍地的画面,又描绘了当下雨歇天晴,落花委地化为尘土的残景;另一方面,巧妙融入作者自身复杂情感,既有雨天被困家中无法外出的烦闷,又饱含对春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惜春自伤之情,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从更深层次来看,这首词不单单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还从一个独特视角,反映出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怀有的离恨别绪。
# 玩其辞意,其作于序《金石录》之后欤?抑再适张汝舟之后欤?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妇。其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欤。
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一
# 秦处度《谒金门》词云:“载取暮愁归去”“愁来无著处”(按所引秦湛词实为张元干作),从此翻出。
明杨慎《草堂诗余》卷一
# (眉批)未语先泪,此怨莫能载矣。景物尚如旧,人情不似初。言之于邑,不觉泪下。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易安名清照,尚书李格非之女,适宰相赵挺之子明诚,尝集《金石录》千卷,比诸六一所集,更倍之矣。所著有《漱玉集》,朱晦庵亦亟称之。后改适人,颇不得意。此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正咏其事。水东叶文庄谓:“李公不幸而有此女,赵公不幸而有此妇。”词固不足录也。结句稍可诵。朱淑真“可怜禁载许多愁”祖之,岂女辈相传心法耶。
明张綖《草堂诗余别录》
# 物是人非,睹物宁不伤感!
明董其昌《便读草堂诗余》卷三
# 与“载取暮愁归去”相反,与“遮不断愁来路”相似。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六
# 与“载取暮愁归去”相反,与“遮不断愁来路”、“流不到楚江东”相似,分帜词坛,孰辨雄雌。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 愁如海。
明陆云龙《词菁》卷一
# (眉批)未语先泪,此怨莫能载矣。(评)景物尚如旧,人情不似初,言之於邑,不觉泪下。
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卷二
# “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
# 《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旺。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
清万树《词律》
# 居金华,有《武陵春》词曰:“风住尘香花已尽……载不动许多愁。”流寓有故乡之思。居其事非闺闱文笔自记者莫能知。
清俞正燮《癸巴类稿·易安居土事辑》
# 易安《武陵春》,其作于祭湖州以后欤?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叶文庄乃谓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矣,不察之论也。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
# 易安《武陵春》后半阙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凄婉、又劲直。观此,益信易安无再适张汝舟事。即风人“岂不尔思,畏人之多言”意也。投纂公一启,后人伪撰,以诬易安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 按此盖感愤时事之作。
清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乙卷
上一篇: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下一篇: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