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往来人":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但爱鲈鱼美":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爱:喜欢。,但:单单,只是。
"君看一叶舟":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
# 一叶舟: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君:你。
"出没风波里":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 风波:风浪。,出没:诗中指小船一会儿被推上浪尖,一会儿又被风浪淹没。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苏州吴区)人。大中祥符进士,曾主持“庆历新政”,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正。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多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幕遮·碧云天》等。著有《范文正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诗歌通过描写江上往来之人喜爱鲈鱼美,与渔者在风波里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岸上人的规劝。全诗语言平实,无华丽词藻,无斧迹凿痕,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2. 写作手法
对比:“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的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即怜惜打鱼人的辛苦,和对只爱吃鲈鱼的岸上人的规劝。
3. 分段赏析
《江上渔者》首句“江上往来人”描绘了江面上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为下文做铺垫,这些往来之人是欣赏江景或有其他事务的人,是岸上的旁观者。次句“但爱鲈鱼美”紧承上句,指出这些往来之人都喜爱鲈鱼的鲜美。但爱,即只爱。此句道出了人们只关注鲈鱼的美味,却忽略了鲈鱼背后渔者的艰辛,这是世道之不公平。三句“君看一叶舟”视角从岸上转移到江中,引导读者将目光投向江面上那如一片树叶般渺小的渔船。“一叶舟”形象地写出了渔船的单薄、渺小,在茫茫江面上显得如此脆弱。末句“出没风波里”生动地描绘出渔船在风浪中时隐时现的情景,“出没”二字,写出了渔者的艰险处境,他们为了捕获鲈鱼,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在风浪中劳作,与前两句人们只知享受鲈鱼美味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渔者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的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主旨所在。
# 希文《江上遇风》及《赠钓者》诗,语虽同而意各有寓也。
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十
# 《赠钓者》云(诗略)。宁让子美?
明末清初范希文《围炉诗话》卷五
# 此诗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写出了江上渔舟穿行波涛之中的生动形象。更在于诗中表露的诗人对冒着生命危险出没风波的捕鱼人的同情和关怀。以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作,吃鱼和捕鱼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生动地显示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
现代中山市作协副秘书长黄刚《宋诗精华》
# 这首诗的本意是写渔民生活的艰苦和危险,劝告人们要爱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但文艺作品总是形象大于思想,读者也可读出另一层的诗意:每一项劳动成果的获得总是要做出艰辛的努力。
现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张贤明《中国好诗歌最美的古诗词》
下一篇: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