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渔船两小童":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
# 一叶:一艘。
"收篙停棹坐船中":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 棹:船桨。,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怪生无雨都张伞":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 怪生:怪不得。
"不是遮头是使风":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 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寥寥数语便将孩童的稚气与聪慧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与赞赏之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同时也展现出诗人自身的童心未泯,能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趣味。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与童真童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深沉醉于这无邪的童稚世界中。
2. 写作手法
设置悬念:开篇描述两个孩童异于常规划船的举动,收起划船工具静静坐在船中,这一奇怪行为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设置了悬念。白描:诗的前两句“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用极为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做过多修饰,仅勾勒出一艘渔船、两个小童,以及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坐在船中的状态,就将眼前所见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清晰地感知到画面的基本元素与氛围。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用短短两句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画面。一艘轻巧的渔船上,两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悠然地坐在其中,本该用于划船的竹篙被搁置一旁,船桨也不再摆动。这一不同寻常的景象瞬间吸引了诗人的目光,勾起读者的好奇:孩子们为何如此?这看似简单的描写,实则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带悬念的氛围,为下文的反转埋下伏笔。后两句则揭开了谜底。诗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撑伞并非为了遮风挡雨,而是突发奇想,利用伞借风力推动渔船前行。此句精妙之处在于,省略了诗人观察、疑惑到解惑的过程,直接将答案呈现,给读者带来豁然开朗之感。这不仅展现出孩童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无限的创造力,更将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 这首诗浅显易懂,充满情趣,诗人抓住了那有趣瞬间,展示了两个孩童的可爱和机智。
现代毋永利《古诗观止》
上一篇: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下一篇:宋·苏轼《惠州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