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sōng
yuán
chén
chuī
gōng
diàn
liù
shǒu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2
yán
xià
lǐng
biàn
便
nán
zuàn
xíng
rén
cuò
huān
zhèng
wàn
shān
wéi
shān
fàng
chū
shān
lán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逐句剖析

"莫言下岭便无难":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 莫言:不要说,不要觉得。

"赚得行人错喜欢":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 错喜欢:白白地喜欢,空欢喜。一作“空喜欢”。,赚得:骗得。

"政入万山围子里":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 围子:圈子,圆圈。一作“圈子”。,政入:恰好进入。政,同“正”,正好,恰好。一作“正”。

"一山放出一山拦":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 拦:阻拦,阻挡。,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一作“放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是组诗中的第五首。以精妙笔触构建了虚实相生的艺术世界。诗人将山行体验熔铸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层叠山峦的意象编织隐喻之网——看似顺畅的下岭之路实则暗藏玄机,“赚”字与“拦”字赋予自然以机巧灵性,使崎岖山路化作人生境遇的镜像。诗中构建的深邃意境,承载着极具启示性的哲思:生命长河从无坦途,困难如同群山连绵不绝,与困境博弈恰是人生常态。这不仅提醒人们正视前行路上的重重阻碍,更警示不可因阶段性的顺遂而懈怠,唯有保持清醒认知,方能在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中稳步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65岁的杨万里正任建康江东转运使。这位矢志抗金、力主收复失地的诗人,因与主和派政见相悖,仕途长期遭冷落排挤,辗转外任。行至松源时,层峦叠嶂的壮阔景致撞入眼帘,半生宦海沉浮、壮志难酬的种种过往,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在群山环抱间,历经沧桑的杨万里将对命运的思索、对前路的洞察,凝练成这首饱含哲思的诗作,以山行之难隐喻人生困境,将岁月沉淀的深邃感悟,化作穿越时空的智慧箴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借助山区行路这一景物描写和形象比喻,通过写下山看似容易实则困难重重的感受,揭示了无论做何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预估,莫被一时成功迷惑的深刻哲理。

2. 写作手法

拟人:“赚得”赋予山峦人的行为动作,“赚得”风趣地写出山给人的情趣,暗示自然对人类的认知引导‌。最后一句的“拦”字运用拟人手法,使群山性格化,似乎有意留难行人,平平道来,而含蕴奇趣。虚实相生:前两句聚焦“下山”这一具体行为(实),后两句拓展为“万山围子”的宏观图景(虚),最终升华为人生困境的哲学隐喻‌。比喻:“政入万山围子里”中的“万山围子”比喻人生中的重重困难,把群山环绕的景象比作困境。“一山放出一山拦”将困难比作不断出现的山峦,用山的阻拦比喻人生中接连不断的挑战。

3. 分段赏析

首句“莫言下岭便无难”此句以告诫的口吻起笔,“莫言”二字直接点明,不要轻易认为下岭就没有困难了。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此前上山时艰难攀登的全过程以及对那些困难的深切感受。人们往往因上山艰难,便主观地觉得下山轻松,而这句诗就像对这种普遍心理的当头棒喝,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为全诗奠定了理性思考的基调。次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极为精妙,充满幽默诙谐之感。它生动地描绘出行人以为下山容易,结果却并非如此的心理落差。行人基于主观想象,认为下山轻松,可实际并非这般,这种想象与现实的鲜明对比,让“赚”字更加凸显。此句进一步补充首句,点出人们对下山的错误认知,却又不直接道明其中深意,给读者留下悬念,引发读者对后文的好奇与期待。第三、四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两句承接上句的“空喜欢”,解开悬念。诗人将群山拟人化,原本没有生命的山,被赋予了思想和性格。“放”与“拦”两个动词的运用,把山写活了,仿佛它们故意给行人设置重重障碍,形成一个迷魂阵。行人在这一“放”一“拦”的过程中,意外、惊诧、厌烦等情绪不断涌现,最后恍然大悟。同时,这两句诗以山区行路为喻,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普遍哲理:人生如同在万山之中行进,困难接连不断,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充分预估困难,不能被一时的顺利冲昏头脑。

4. 作品点评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的取材日常,但读来却有一种新鲜感。它的妙处就在于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里人们常见的现象中,体悟到独特感受,并用通俗生动而又富于理趣的语言寄寓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体现出诚斋体诗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精巧清新的“诚斋体”诗,确有其独特的内蕴和情趣,可谓既发议论又意在言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即是一例。这组诗精妙清新,含意隽永,有如东坡《题西林壁》,完全是从山水描述中阐发其情趣和哲理。诗中的行人和溪水都被层峦迭嶂所戏弄,山岭或者一放一拦,或者向东向西,搅扰得行人恼恨溪水怨怒。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游山玩水时的霎那感受,但实际上却正是人间行路难的亘常写照,可谓从一滴水看到汪洋大海。它的议论是暗含在诗意之中,山水阻勒的意象是在议论句式中得到显现的,这是典型的宋诗表达方式。这样的议论诗,既避免了寻辞摘句的生硬,也冲决了空泛说教的枯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美感的享受。

不详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靖华《百家唐宋诗新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沈园二首》

下一篇:宋·陆游《书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