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在上":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
# 只有:这里指华山。
"更无山与齐":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 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找不到。
"举头红日近":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
# 红日:太阳。,举头:抬起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首白云低":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 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世称寇莱公、寇忠愍。19岁中进士,景德元年拜相,辽军南侵,他力排众议请帝亲征,促成澶渊之盟。寇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其诗宗尚晚唐,含思凄婉,富有感情;词则明白晓畅,清丽婉转,词风与韦庄、李煜较为接近。作品有《春恨》《踏莎行·春暮》等。著有《寇莱公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又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了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华山雄伟气势的惊叹与赞美,同时暗含了少年寇准不凡的胸襟抱负与豪迈气概。
2. 写作手法
正衬:“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红日”之后的“近”字,“白云”之后的“低”字,皆以凝练笔力正面衬托出华山的巍峨高峻与险峻陡峭。
3.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意为比华山更高的唯有苍穹,世间再没有能与它平齐的山峦,生动描绘出华山高峻非凡的气势。“只有”二字,点明了华山的高峻——比它更高的唯有苍穹;“更无”则强调华山的独尊——世间再没有能与它并肩的山峰。这两句以华山为参照,通过天宇与众山的对比,凸显其挺拔陡峭的姿态。末尾两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大意是:当人登上峰顶,抬头望去,红日仿佛近在咫尺;回头俯瞰,白云只在山腰间缭绕。“近”与“低”二字,将华山的高峻陡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以观山者的视角展开,先写仰头所见的壮丽,再写低头所见的奇景,画面色彩鲜明,气势恢弘。
4. 作品点评
此诗为了突出华山的高大雄伟,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中,诗人没有直言华山的峭拔险峻,雄浑苍茫,而是借助日月云雾,突出华山的神秘高深,烘托山的精神含蕴。全诗对仗工整、严谨、精准、巧妙。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少年寇準的内心追求与华山气势不谋而合。
# 咏华山很有气势,颇具内涵。少年寇凖的内心追求与华山奇景不谋而合,于是壮丽的诗篇脱颖而出。
现代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鲁迅纪念馆馆长徐昭武《小学古诗词背育篇目译释与赏析大全》
上一篇: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