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芳摇落独暄妍":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 暄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摇落:被风吹落。,众芳:百花。
"占尽风情向小园":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疏影横斜水清浅":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
# 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
"暗香浮动月黄昏":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 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冬天羽毛白色的禽鸟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
# 偷眼:偷偷地窥看。,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
"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 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合:应该。
"幸有微吟可相狎":幸好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
# 狎:玩赏,亲近。,微吟:低声地吟唱。
"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金樽: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生动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独特风姿,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情怀。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远,不仅展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更寄托了诗人“梅妻鹤子”的隐士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诗人巧妙地通过“霜禽偷眼”、“粉蝶断魂”的拟人化描写,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篇两句“众芳凋谢我独放,独占小园好风光”,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在寒冬腊月百花凋零之际,唯有梅花傲然绽放,那绚丽的姿态把小园的景致都点亮了。诗中“独”与“占”二字用得精妙,既突出了梅花傲霜斗雪的独特品性,又彰显了它超凡脱俗的风采。诗人表面是在咏梅,实则借梅花寄托了自己不慕荣利、志存高远的精神追求。颔联“疏影横斜映浅水,暗香飘散月黄昏”,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清雅绝伦的梅月图。这一联将梅花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上句写梅枝横斜水面的清瘦姿态,下句写梅香在月色中若隐若现的幽远意境。“疏影”与“暗香”这对妙语,既展现了梅花不同于牡丹的淡雅风骨,又区别于桃李的浓艳芬芳。诗人漫步黄昏时分的清浅水边,在朦胧月色中感受着梅影的疏朗、梅香的浮动,营造出令人沉醉的诗意境界。“横斜”二字活画出梅枝迎风舒展的婀娜姿态,“浮动”则传神地表现出梅香随风飘散的灵动之感。清澈的浅水映衬着梅影,朦胧的月色烘托着暗香,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的绝美画卷。这意境既让人联想到“月上柳梢头”的浪漫,又仿佛置身“秋水共长天”之中。颈联“白鹤欲落先偷看,彩蝶若知定销魂”写得别具匠心。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梅花,而是通过飞禽蝴蝶的反应来侧面烘托梅花的魅力。上句写白鹤还未落下,就忍不住偷瞄几眼,一个“偷”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鸟儿对梅花的好奇与喜爱。下句则展开想象:若是彩蝶知道这里有如此美丽的梅花,恐怕要为之神魂颠倒。“销魂”二字用得极妙,将蝴蝶对梅花的痴迷夸张到了极致。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既生动有趣,又巧妙地反衬出梅花令人倾倒的魅力。诗中“白”与“彩”的色彩对比,看似不经意,实则暗含深意,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尾联“幸有低吟伴清雅,何须歌舞与酒樽”,巧妙地将主客关系转换。诗人从赏梅之人变为与梅相伴的知己,情感也从含蓄转为直白。“低吟”二字道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虽不能饱腹,却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时的诗人已与梅花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像白鹤、彩蝶为梅痴迷一样,诗人也沉醉在这份清雅之中。在山林幽居时轻声吟诗,为生活增添了几分诗意,这种宁静自得的乐趣,远胜于歌舞酒宴的喧嚣。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不拘泥于刻画梅花的外形,而是着重表现其内在神韵。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霜禽偷眼”、“粉蝶断魂”等生动描写,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梅花清雅脱俗的气质。这种艺术处理既避免了直接描写的呆板,又让梅花的形象更加灵动传神。实际上,诗中梅花所体现的孤高品格,正是诗人林逋自身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写照。
# 人称其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
# 林和靖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似野蔷薇也。
宋陈辅《陈辅之诗话》
# 林和靖赋梅花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语,脍炙天下殆二百年。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
# 林和靖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诚为警绝;然其下联乃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则与上联气格全不相类,若出两人。乃知诗全篇佳者诚难得。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
# 欧阳文忠公最爱林和靖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谷以为不若“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余以为其所爱者便是优劣耶。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 林和靖梅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为欧阳文忠公称赏。大凡《和靖集》中,梅诗最好,梅花诗中此两句尤奇丽。
宋许顗《彦周诗话》
# 西湖“横斜”、“浮动”之句,屡为前辈击节,尝恨未见其全篇。及得其集,观之……其卓绝不可及专在十四字耳。
宋黄彻《巩溪诗话》
# 咏物诗,本非初学可及,而莫难于梅、竹、雪。咏梅,无如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吴沆《环溪诗话》
# 王晋卿云:和靖“疏影”、“暗香”之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东坡云:可则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当耳。又云:诗人有写物之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不可以当此。林逋此诗,决非桃李诗也。
宋蔡正孙《诗林广记》
# 梅格高韵胜,诗人见之吟咏多矣。自和靖“香”“影”一联为古今绝唱,诗家多推崇之。
元韦居安《梅涧诗话》
# “疏影”、“暗香”之联,初以欧阳文忠极赏之,天下无异辞。王晋卿尝谓此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苏东坡云:可则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当耳。予谓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且“横斜”、“浮动”四字,牢不可移。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宋诗如林和靖《梅花》诗,一时传诵。“暗香”“疏影”,景态虽佳,已落异境,是许浑至语,非开元、大历人语。至“霜禽”“粉蝶”,直五尺童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惟林君复“暗香”、“疏影”之句为绝唱,亦未见过之者,恨不使唐人专咏之耳。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君复改二字为“疏影”“暗香”以咏梅,遂成千古绝调。
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 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一联善矣,而起句“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太杀凡近,后四句亦无高致。
明吴乔《围炉诗话》
# “暄妍”二字不稳,次联真精妙。
清冯舒《瀛奎律髓汇评》
# 首句非梅,次联绝妙。
清冯班
# 冯云首句非梅,不知次句“占尽风情”四字亦不似梅。三、四及前一联皆名句,然全篇俱不称,前人已言之。五、六浅近,结亦滑调。
清纪昀
# 山谷谓“疏影”二句,不如“雪后”一联,亦不尽然。“雪后”联写未开之梅,从“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来;“疏影”联稍盛开矣。其胜于“竹影”“桂香”句,自不待言。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 “疏影”、“暗香”一联,北宋文坛巨子欧阳修曾经大加激赏,但全首的格局趣味,仍然偏于纤细而过于柔软。或者可以看作西昆体感情的另一表现。
日·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
# 此诗独特之处是,意在咏梅而全诗无一梅字,却无处不见梅。其精彩处在颔联……首联与颈联诗味也很浓,尤其韵调优美,表现出作者不染尘俗、孤高幽逸、终生隐居的思想情趣。
日·前野道彬、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