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幂处":青色的烟云,
# 幂:烟雾弥漫貌。
"碧海飞金镜":遮住了月影,
"永夜闲阶卧桂影":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斜影。
#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夜露渐凉之时,
# 寒螀:即寒蝉,体小,秋出而鸣。
"神京远":多少秋蝉零乱地嗓鸣。
#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
"惟有蓝桥路近":思念京都路远,
# 蓝桥:谓秀才裴航于蓝桥会仙女云英事。唐裴铏《传奇·裴航》云:长庆中,有秀才裴航,行于湘汉。同行樊夫人,国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与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后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会云英,以玉杵臼为礼,结为连理。方知云英为仙女、樊夫人则云英之姐也。蓝桥,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故名。
"水晶帘不下":高卷水晶帘儿,
"云母屏开":展开云母屏风,
# 云母屏:云母为花岗岩主要成分,可作屏风,艳丽光泽。
"冷浸佳人淡脂粉":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润了夜月的清冷。
# 佳人:这里指席间的女性。
"待都将许多明":待我许多月色澄辉,
"付与金尊":倾入金樽,
"投晓共、流霞倾尽":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
# 流霞:本天上云霞,语意双关,借指美酒。《太平广记》引《抱朴子·须曼卿》曰:蒲坂有须曼卿者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乘龙升天。龙行甚疾,头昂尾低,令人在上危怖。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仙人以流霞一杯饮我,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更自修责,乃可更往。昔淮南王刘安,升天见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称寡人,遂见谪,守天厕三年。吾何人哉?”河东因号曼卿为“斥仙人”。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
# 胡床:古代一种轻便坐具,可以折叠。
"看玉做人间":看白玉铺成的人间,
"素秋千顷":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赏月词。该词描绘了青烟缭绕、明月高悬的中秋月夜壮阔景象,以及室内宴饮赏月的情景,词人由眼前景致联想到自身际遇,抒发了孤寂之感与对美好人间的期许,全词境界阔大,词气雄放。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氛围,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寂寞惆怅。比喻:“看玉做人间”词人把月光笼罩下的人间世界比作白玉做成的,这里既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描绘词人仰望初升明月的情景。前两句化用李白“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诗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如茫茫碧海,无边无垠,一轮明月穿云破雾,似金镜腾空而起,金色光辉照亮天地。“飞”字生动表现出月亮突然升起时的意外之感,令人充满惊喜。“永夜”以下三句,借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意象,极力渲染月夜的寂静清冷,勾勒出一幅孤寂漫长的中秋月夜图景,烘托出词人的孤独心境与万千思绪,也流露出他对月色的珍惜眷恋。“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二句,由望月引发身世感慨。词人以蓝桥神仙窟指代蟾宫月窟,意思是京城遥远难至,唯有这轮明月相伴左右、格外亲近。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曾三度任京官,后两次因党争被贬。写此词前不久虽已脱离党籍,出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无知音。“神京远”的“远”,主要暗含政治失意之意。这几句在赞美月色的眷恋之情中,隐隐透出一丝凄清。此时词人五十八岁,此前罢官归家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对仕途已渐释然,词中虽微露仕途坎坷的怅恨,但整体基调仍显旷达豪放。这两句点明孤寂心绪,承接上文,场景也从环境描写自然过渡到望月抒怀。下片转而描写室内宴饮赏月场景。卷帘、开屏,皆是为让月光洒满室内,为后文“付与金尊”作铺垫,尽显对明月的极度喜爱。“淡脂粉”的“淡”字与清冷月光相得益彰。水晶帘高高卷起,云母屏风敞开,清冷的月光倾泻而入,仿佛浸润着佳人的淡淡妆容。筵席之上,众人频频举杯,饮酒赏月,仿佛要将明月清辉尽数纳入酒杯,待拂晓时与朝霞一同饮尽。此句将月下宴席的高雅氛围、众人浓厚的赏月兴致表现得淋漓尽致。月光本无形,作者却赋予其可“付与金尊”的具体形态,构思奇巧。天破晓时,月亮尚未西沉,朝霞已现,“倾尽”二字意味着词人打算赏夜月、饮美酒直至月落霞散。结尾写词人登楼赏月,场景从室内转到室外。夜深露重,月色愈发明亮,词人赏月兴致愈发高涨。此时,他联想到《世说新语·容止》中晋代庾亮在武昌秋夜与同僚于南楼赏月、谈笑风生的典故,觉得庭院赏月未尽兴,便效仿庾亮登上南楼,去欣赏月光下如同白玉铺就的人间,领略无边无际、澄澈素净的秋夜景象。古代五行学说以秋配金,其色白,故秋天又称“素秋”。“玉做人间”以奇妙想象比喻月光普照大地,既写月色之美,也暗含期盼人间如明月般纯净美好的愿望。“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豪迈奔放,境界开阔,为全词增添了壮丽色彩。
4. 作品点评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全词行文穿梭于天上人间,由月升之景起笔,至月下胜境收尾,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其境界开阔宏大,想象奇崛丰富,词风豪迈奔放,与苏轼词作神韵相通。词中明写月之形态、光影,暗写对月的喜爱眷恋,细腻展现月之神韵。晁补之注重营造词境,此作铺陈渲染,以雄浑气势一气呵成,尽显词人坦荡磊落的胸襟气度。
# 苕溪渔隐曰:“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如晁无咎作中秋《洞仙歌》辞,其首云‘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水夜闲阶卧桂影。’固已佳矣。其后云:‘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樽,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若此,可谓善救首救尾者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 无咎虽游戏小词,不作绮艳语,殆因法秀禅师谆谆戒山谷老人,不敢以笔墨劝淫耶?大观四年(1110)卒于泗州官舍。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上,题云:“胸中正可吞云梦,盏底何妨对圣贤?有意清秋入衡霍,为君无尽写江天。”又咏《洞仙歌》一阕,遂绝笔。
明毛晋《晁氏琴趣外篇》跋
# 此词前后照应,如织锦然,真天孙手也。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前阕从无月看到有月,次阕从有月看到月满人间,层次井井。而词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气象万千,兴乃不浅。
清黄苏《蓼园词选》
上一篇:宋·王安石《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