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江梅":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
"向竹梢疏处":在竹梢稀疏的地方,
# 向竹梢疏处:向竹梢二句: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此处化用其意。
"横两三枝":横斜着挺出三两枝。
"东君也不爱惜":春风也不知道爱惜,
# 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属东,故名。
"雪压风欺":任凭雪压风欺。
# 风:一作霜。
"无情燕子":燕子无情无意,
"怕春寒、":只因怕冷、
"轻失花期":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
"惟是有":惟有南归的鸿雁,
# 惟:一作却。
"南来归雁":年年南飞时的塞外大雁,
# 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南来归:一作年年塞。
"年年长见开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 年年长:一作归来曾。
"清浅小溪如练":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
# 清浅: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问玉堂何处似":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
# 问玉堂何处似:一作问玉堂何似。玉堂:指豪家的宅第。何似:哪里比得上。
"茅舍疏篱":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
"冷落新诗":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
"微云淡月":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
"对孤芳、":面对此景此情、
# 对孤:一作江天。
"分付他谁":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
# 分付他谁:即向谁诉说。
"空自倚":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
# 倚:一作忆。
"清香未减":并未减淡她的清香,
"风流不在人知":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 风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北宋诗人
晁冲之(1072?~1126?),北宋诗人。字用道,改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山东)人。举进士不第,绍圣间党锢事起,隐居具茨山下,世称具茨先生。政和中入大晟府,后授承务郎。晁冲之与吕本中、王直方等有唱和,曾学诗于陈师道,吕本中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沉郁稳健,笔力雅健,刘克庄称其诗“意度沉阔,气力宽余,一洗诗人穷饿酸辛之态”。晁冲之擅长作词,其《汉宫春·梅》以构思新奇、笔致清丽闻名。另有作品《重过鸿仪寺》《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夷门行赠秦夷仲》等。著有《具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梅词。介绍了梅花的孤高姿态与清雅处境,通过“潇洒江梅”“雪压霜欺”等意象,刻画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坚韧品格,同时借“燕子失期”“塞雁归来”等对比,暗喻时光流逝、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与自身孤傲心境的抒发,既有对梅花凌寒独放的钦佩,也有对故人离散、世态炎凉的怅惘,更寄托了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人生志趣。
2. 写作手法
化用:“清浅小溪如练”明袭谢朓“澄江静如练”之喻,却以“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接续,将宫廷华贵与山野清幽对比,暗藏林逋梅妻鹤子之遗韵。结句“风流不在人知”遥应张九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然以“空自倚,清香未减”收束,孤芳自赏之态愈显高格。
3. 分段赏析
上片“潇洒”二字精准勾勒出梅的品格,实为全篇点睛之笔。“江梅”点明所咏乃山野之梅,更以修竹映衬。竹之虚心劲节,自古与梅并称岁寒之友。“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极写梅之孤高瘦劲。芳洁虽堪玩赏,孤瘦似需扶持,继而以“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道出梅之遭际。梅花凌寒独放,蕊寒香冷,既无缘蜂蝶,连归燕也“轻失花期”——因燕归时值仲春社日,梅已凋零,故云。先言春神不惜,再道燕子无情,双重遗憾。“惟是有”笔锋一转,谓尚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表面自慰,实则暗含怅惘,从限定语“唯是有”中可窥见。同一意绪却能曲折道来,更见“燕雁本与梅无涉,而能巧妙绾合,足见笔力”(《独醒杂志》卷四)。下片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咏梅绝唱,写江梅之风姿与寂寥。“清浅小溪如练”三句,谓疏影横斜自成景致,虽处“茅舍疏篱”,反胜玉堂之前。此“玉堂”典出薛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春女怨》)。紧接着发出“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之叹,此“故人”特指林逋,言梅妻鹤子的诗人逝后,梅失知音,“疏影横斜”之咏遂成绝响。纵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亦无人品鉴(“分付他谁?”)。结句“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赞梅甘守寂寞、孤芳自赏,实为词人精神人格的投射。
4. 作品点评
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两大精妙之处:其一在于熔铸林逋等前人诗句如“水中着盐”,典故化用浑融无迹,需细品方悟其妙;其二在于形神兼摄,既工笔勾勒梅之形态,更传写其孤高气韵,可谓深得咏物词“不即不离”之旨。据《苕溪渔隐丛话》《独醒杂志》载,此词曾由蔡攸进献蔡京,京赏其才,遂授作者大晟府丞之职。虽以词章干谒权贵,然词中措辞婉雅含蓄,全无寒士乞怜之态,亦不失文人风骨。
下一篇:宋·苏轼《江神子·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