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西
chéng
yáng
liǔ
nòng
chūn
róu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西
chéng
yáng
liǔ
nòng
chūn
róu
dòng
yōu
lèi
nán
shōu
yóu
duō
qíng
céng
wèi
guī
zhōu
zhū
qiáo
dāng
shì
rén
jiàn
shuǐ
kōng
liú
sháo
huá
wèi
shào
nián
liú
hèn
yōu
yōu
shí
xiū
fēi
luò
huā
shí
hòu
dēng
lóu
biàn
便
zuò
chūn
jiāng
dōu
shì
lèi
liú
jìn
duō
chóu

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初你是那么多情,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纵使泪水都化作满江的春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逐句剖析

"西城杨柳弄春柔":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

#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明徐渭《赋得万绿枝头红一点》诗:“名园树树老啼莺,叶底孤花巧弄春。”,西城:指汴京西城。

"动离忧":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

# 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唐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诗:“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泪难收":眼泪止不住的流。

# 泪:眼泪。

"犹记多情":还记得当初你是那么多情,

# 多情:指钟情的人。宋张先《南乡子·京口》词:“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曾为系归舟":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

# 归舟:返航的船。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碧野朱桥当日事":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

# 野:原野。,碧:绿色。

"人不见":而如今你不在,

"水空流":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韶华不为少年留":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

#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恨悠悠":离别的苦恨,

"几时休":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 休:停止。,几时:何时。

"飞絮落花时候、":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

# 飞絮:飘飞的柳絮。北周庾信《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

"一登楼":我登上楼台。

"便做春江都是泪":纵使泪水都化作满江的春水,

# 春江: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流不尽":也流不尽,

"许多愁":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北宋词人秦观的一首婉约词作。全词以暮春杨柳起兴,通过“弄春柔”的拟人化描写,将离愁别绪融入春景之中。上片由眼前杨柳勾起对“碧野朱桥”往事的追忆,在“人不见,水空流”的今昔对比中展现物是人非的怅惘;下片以“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慨叹转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最终以“春江都是泪”的巧妙比喻,将抽象的愁思具象为滔滔江水。整首词语言清丽,情感婉转,在写景抒情中自然流露出伤春怀人的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这首词作以抒发离愁别绪为主旨,乃是一首感怀离别、追忆故人之作。据考,秦观在熙宁、元丰及元祐年间曾多次往返京城。词中所描绘的春日景象,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三月秦观因党争被贬为杭州通判时令相符。词中“飞絮落花时候”的描写,恰与其离京时节吻合,故可推断此词应作于该时期。其余几次离京之时,则多在秋冬季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词中通过杨柳、归舟、朱桥等意象,追忆往日相聚的欢乐,抒写如今独对春光的惆怅,流露出时光易逝、离愁难消的感伤情绪。

2. 写作手法

拟人:“西城杨柳弄春柔”运用拟人手法,将杨柳人格化,“弄”字赋予杨柳撩拨之态,“柔”字展现其缠绵情致,借此暗示离愁别绪的难以排遣。比喻:“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化用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象,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为滔滔江水,极言愁思之深广难消。情景交融:“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通过今昔景物的对比,将往昔欢聚之乐与眼前孤寂之悲融入同一画面,自然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怅惘。化用:“便做春江都是泪”化用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保留以水喻愁的核心意象,又通过“泪”与“春江”的夸张并置,将愁绪推向无以复加的悲怆境地。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开篇三句描绘了初春时节的离别场景,虽未明言告别对象,却已通过“泪难收”的描写暗含无限情思。“西城杨柳弄春柔”一句表面写景,实则蕴含深意。杨柳依依的景致常令人联想到青春易逝,更易引发伤春惜别之情。“弄春柔”中“柔”字尽显缠绵情态,“弄”字则暗含撩拨之意,词人于不经意间运用拟人手法,使无情杨柳化为多情之物。正因这“杨柳弄春柔”的景致,才引得人“动离忧,泪难收”。随后笔锋一转,由柳及人,“犹记”二句转入回忆,“多情”指昔日恋人,“系归舟”则暗指漂泊重逢时的激动心情。“碧野朱桥”既是当年系舟之处,又成为今日触景伤情之所。词中“当日事”已成追忆,眼前唯见“人不见,水空流”。这几句暗示再度离别后,重归旧地却已无人相候,唯有江水空流。“水空流”三字将惆怅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此处点明这杨柳并非寻常之柳,而是水驿长亭旁的杨柳,正是当年系舟话别之地。那时有情人携手走过朱桥,眺望碧野,在此依依惜别。如今景物依旧,却已人事全非,昔日恋人天各一方。下片以“韶华”句展开议论,道出人生至理。虽为寻常道理,但经词人亲身感悟后道来,更显沉痛。“韶华不为少年留”道出青春易逝的悲哀,正因为少年风华正茂又格外敏感,才会对年华老去产生“恨悠悠”的感慨。这绵绵长恨中,更融入了词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伤感。“恨悠悠,几时休”二句与上片的“泪难收”、“水空流”遥相呼应,使全词情感脉络浑然一体。“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写暮春登楼所见,正当杨花似雪时节,遂有“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的绝妙比喻。这个比喻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开篇以来逐渐铺陈的泪流、水流、恨流,最终汇聚成一江春水,滔滔东去,使读者完全沉浸在情感的洪流之中。这个比喻并非突兀出现,而是经过层层铺垫,最终水到渠成地呈现出来。

4. 作品点评

此词咏柳,“弄春柔”一语精妙入微,拟人手法浑然天成,化无情为多情;写愁则引而不发,终以景触发妙喻:清泪、流水与离恨交融,言尽意远。全词结构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呼应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应“离忧”,“春江都是泪”承“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括全篇,浑然天成,意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结似谢,后结似苏。《词钞》曰:词人佳句多是翻案古人语。如此词“便做春江多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虽用李密数隋檄语,亦自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句来,不过易“江为“海”耳。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

# 前结似谢,后结似苏,易其名,几不能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少游翻之。文人之心,溶于不竭。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正集》卷二

# “飞絮”九字凄咽,以下尽情发泄,却终未道破。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

# 结尾两句与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师川之“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皆言愁之极致。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善珍《少陵》

下一篇:宋·晁冲之《汉宫春·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