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婴儿":老人如同婴儿,
"起晏睡常早":起得晚睡得早。
"粗毡薄絮被":用的是粗毡和薄絮做的被子,
"孤枕自媚好":一个人枕着孤枕也觉得挺好。
"倒床作龟息":躺在床上像龟息一样睡觉,
"逡巡辄复觉":没过多久就又醒了。
"隔门灯火明":隔着门看到灯火明亮,
"仿佛闻语笑":仿佛听到了说话和笑声。
"杯棬相劝酬":有人在那里用杯盘互相劝酒,
"往往见讥诮":还常常听到讥讽嘲笑的声音。
"披衣坐跏趺":我披上衣服坐起来,盘起腿打坐,
"衰老当自了":想到衰老只能自己面对。
"室空窗亦虚":屋子空空的,窗户也显得虚空,
"半夜明月到":半夜时分明月照了进来。
"老卢下种法":老卢的下种法,
"从古无此妙":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妙处。
"根生花辄开":只要根生长,花就会开放,
"得者自不少":得到这种妙处的人自然也不少。
"要须海底行":但要想真正领悟,还需要到海底去,
"更问药山老":进一步去请教药山老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早睡》首两句“老人如婴儿,起晏睡常早”写老人顺应自然的生活规律,如同婴儿,早睡早起以养元气。次两句“粗毡薄絮被,孤枕自媚好”写物质极简对身心的净化作用,老人睡觉的用品简单,只需粗毡薄被,孤枕自眠,更有益于健康。五六句“倒床作龟息,逡巡辄复觉”写老人睡眠的特点,如龟息般的睡眠,受到一些惊扰很快又能醒来。七到十句“隔门灯火明,仿佛闻语笑。杯棬相劝酬,往往见讥诮”写隔门的灯火和谈笑的声音传过来,杯盏相碰,不时还有讥诮之声,与自己的早睡形成对比。十一到十四句“披衣坐跏趺,衰老当自了。室空窗亦虚,半夜明月到”写自己没有被传来的谈笑的声音所惊扰,借着半夜明月照入,空室虚窗的空旷环境,开始禅修静心,诗人披衣坐起,以打坐的姿势来修炼。末六句“老卢下种法,从古无此妙。根生花辄开,得者自不少。要须海底行,更问药山老”写诗人的修行体验。说慧能法师的禅宗思想是修炼的妙法,修行一旦正确,智慧之花自然开放,得道者就会更多。但要想更进一步提高修行境界,需要更深入的修行并且请教高僧才能做到。“老卢”学界认为指的是六祖慧能,“下种法”指的是慧能护持“本来面目”的禅宗思想,“海底行”与道家修炼有关,指的是需要深入修行,“药山老”则指唐代禅僧药山惟俨,也就是请教高僧才能彻底领悟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