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shuì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3
lǎo
rén
yīng
ér
yàn
shuì
cháng
zǎo
zhān
bèi
zhěn
mèi
hǎo
dǎo
chuáng
zuò
guī
qūn
xún
zhé
jué
mén
dēng
huǒ
míng
fǎng
仿
wén
xiào
bēi
quān
xiāng
quàn
chóu
wǎng
wǎng
jiàn
qiào
zuò
jiā
shuāi
lǎo
dāng
liǎo
shì
kōng
chuāng
bàn
míng
yuè
dào
lǎo
xià
zhǒng
cóng
miào
gēn
shēng
huā
zhé
kāi
zhě
shǎo
yào
hǎi
xíng
gèng
wèn
yào
shān
lǎo

译文

老人如同婴儿,起得晚睡得早。用的是粗毡和薄絮做的被子,一个人枕着孤枕也觉得挺好。躺在床上像龟息一样睡觉,没过多久就又醒了。隔着门看到灯火明亮,仿佛听到了说话和笑声。有人在那里用杯盘互相劝酒,还常常听到讥讽嘲笑的声音。我披上衣服坐起来,盘起腿打坐,想到衰老只能自己面对。屋子空空的,窗户也显得虚空,半夜时分明月照了进来。老卢的下种法,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妙处。只要根生长,花就会开放,得到这种妙处的人自然也不少。但要想真正领悟,还需要到海底去,进一步去请教药山老人。

逐句剖析

"老人如婴儿":老人如同婴儿,

"起晏睡常早":起得晚睡得早。

"粗毡薄絮被":用的是粗毡和薄絮做的被子,

"孤枕自媚好":一个人枕着孤枕也觉得挺好。

"倒床作龟息":躺在床上像龟息一样睡觉,

"逡巡辄复觉":没过多久就又醒了。

"隔门灯火明":隔着门看到灯火明亮,

"仿佛闻语笑":仿佛听到了说话和笑声。

"杯棬相劝酬":有人在那里用杯盘互相劝酒,

"往往见讥诮":还常常听到讥讽嘲笑的声音。

"披衣坐跏趺":我披上衣服坐起来,盘起腿打坐,

"衰老当自了":想到衰老只能自己面对。

"室空窗亦虚":屋子空空的,窗户也显得虚空,

"半夜明月到":半夜时分明月照了进来。

"老卢下种法":老卢的下种法,

"从古无此妙":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妙处。

"根生花辄开":只要根生长,花就会开放,

"得者自不少":得到这种妙处的人自然也不少。

"要须海底行":但要想真正领悟,还需要到海底去,

"更问药山老":进一步去请教药山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睡》是北宋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诗的前六句通过写老人早睡的生活习惯切入,表达顺应自然​的生活规律,极简的物质需求,对修身养心是有益处的观点。中八句写老人被隔壁传来的谈笑声吵醒,借着夜半的空旷环境,披衣打坐修炼来禅修静心。末六句讲禅修,修行得当是对身心有大益的,但要想提升修行境界,还需要拜访高僧深入修行才行。全诗质朴自然,在平淡的生活描写中融入了对修行方法的思考,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修行养生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早睡》首两句“老人如婴儿,起晏睡常早”写老人​顺应自然​的生活规律,如同婴儿,早睡早起以养元气。次两句“粗毡薄絮被,孤枕自媚好”写物质极简对身心的净化作用,老人睡觉的用品简单,只需粗毡薄被,孤枕自眠,更有益于健康。五六句“倒床作龟息,逡巡辄复觉”写老人睡眠的特点,如龟息般的睡眠,受到一些惊扰很快又能醒来。七到十句“隔门灯火明,仿佛闻语笑。杯棬相劝酬,往往见讥诮”写隔门的灯火和谈笑的声音传过来,杯盏相碰,不时还有讥诮之声,与自己的早睡形成对比。十一到十四句“披衣坐跏趺,衰老当自了。室空窗亦虚,半夜明月到”写自己没有被传来的谈笑的声音所惊扰,借着半夜明月照入,空室虚窗的空旷环境,开始禅修静心,诗人披衣坐起,以打坐的姿势来修炼。末六句“老卢下种法,从古无此妙。根生花辄开,得者自不少。要须海底行,更问药山老”写诗人的修行体验。说慧能法师的禅宗思想是修炼的妙法,修行一旦正确,智慧之花自然开放,得道者就会更多。但要想更进一步提高修行境界,需要更深入的修行并且请教高僧才能做到。“老卢”学界认为指的是六祖慧能,“下种法”指的是慧能护持“本来面目”的禅宗思想,“海底行”与道家修炼有关,指的是需要深入修行,“药山老”则指唐代禅僧药山惟俨,也就是请教高僧才能彻底领悟禅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说之《莫道》

下一篇:宋·释文珦《早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