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石屏滟滪堆":江中矗立如屏风的滟滪堆,
"鳖灵夏禹不能摧":连鳖灵和夏禹都无法摧毁。
"深根百丈无敢近":根基深达百丈无人敢靠近,
"落日纷纷凫雁来":夕阳下只有野鸭大雁纷飞而来。
"何人磊落不畏死":哪位豪杰不怕死,
"为我赤脚登崔嵬":愿为我赤脚攀登这险峻巨石。
"上有古碑刻奇篆":据说上面有刻着奇异篆文的古碑,
"当使尽读磨苍苔":定要让人读完并磨去青苔。
"此碑若见必有怪":但若真见此碑必生异事,
"恐至绝顶遭风雷":只怕登上顶峰会遭遇风雷之灾。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江中石屏滟滪堆,鳖灵夏禹不能摧”:开篇以滟滪堆的险峻起笔。将江中巨石比作“石屏”,突出其如屏障般巍然矗立的形态。“鳖灵夏禹”连用两个神话治水人物,强调连上古神祇都无法撼动此石,以夸张手法凸显滟滪堆亘古不动的磅礴气势,为全诗奠定雄奇基调。“深根百丈无敢近,落日纷纷凫雁来”:续写巨石威慑力。“深根百丈”具象化其扎根之深,与“无敢近”形成因果逻辑;转而以“落日凫雁”的柔美景象作对比,飞鸟的轻盈自由反衬出人类对巨石的敬畏,一动一静间展现自然界的壮阔与和谐。“何人磊落不畏死,为我赤脚登崔嵬”:笔锋突转,发出豪迈诘问。“磊落不畏死”五字勾勒理想中的探险者形象,“赤脚登崔嵬”的细节既显攀登之险,又暗含对自然的虔诚,诗人渴望揭秘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上有古碑刻奇篆,当使尽读磨苍苔”:聚焦古碑的神秘性。“奇篆”与“苍苔”形成时空对照,前者象征失落的文明,后者代表岁月侵蚀。“磨”字生动体现探碑需付出的努力,传递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寻。“此碑若见必有怪,恐至绝顶遭风雷”:结尾陡生波澜。“有怪”“遭风雷”的设想并非迷信,而是以超自然意象强化探索的代价——揭示真理往往需面对未知风险,含蓄表达对自然威力的敬畏与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清醒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