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经秋似败荷":团扇经历秋天后如残败的荷叶,
"丹青彷佛旧松萝":扇面彩绘依稀如旧日的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一时被用或弃本非我能决定,
"举世炎凉奈尔何":世态炎凉又能将你如何。
"汉代谁令收汲黯":汉代是谁下令召回直臣汲黯,
"赵人犹欲用廉颇":赵人仍盼重新起用老将廉颇。
"心知怀袖非安处":心知藏在怀袖并非安稳归宿,
"重见秋风愧恨多":再次见到秋风,感到惭愧和遗憾很多。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秋扇自喻:“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通过描绘团扇在秋日残破如败荷、丹青褪色如古画的衰颓之态,暗示诗人历经政治风波后失势的处境,隐喻才华被弃的凄凉。颔联直抒胸臆:“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直言朝廷的用人与罢黜不由己意,面对世态炎凉(如新旧党争中的势力更迭),诗人发出无力回天的悲叹,暗讽当权者趋炎附势。颈联用典抒志:“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借汲黯(汉代直臣被贬后复召)、廉颇(赵王欲复用却受阻)的历史典故,既表达对忠臣良将遭弃的愤懑,又暗含渴望重获重用却知音难觅的矛盾心境。尾联收束于自省与感伤:“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秋扇明知被珍藏(喻短暂得宠)终非长久,面对秋风再起(暗指新一轮政治动荡),诗人既愧疚于未展抱负,又痛恨世道无常,深化了全诗的悲慨基调。
上一篇:宋·吴奕《升平乐》
下一篇:宋·释文珦《草衣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