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少愉乐":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
# 夕:一作旦。
"起坐开清尊":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 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
"举觞酹先酒":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
# 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酹:旧注:音耒。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先酒:原注“始为酒者也”。指酿酒的祖先。古有仪狄、杜康造酒之说。
"为我驱忧烦":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 为:一作遗。
"须臾心自殊":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
# 殊:不一样。热闹。,须臾:一会儿。
"顿觉天地暄":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 暄:温暖。
"连山变幽晦":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
# 幽晦:昏暗不明。《楚辞·九歌·山鬼》:“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绿水函晏温":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 晏温:晴天的暖气。,函:包含。
"蔼蔼南郭门":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
# 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柳宗元借居之龙兴寺所在。郭,外城。,蔼蔼:树木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和郭主簿》有“蔼蔼堂前林”诗句。
"树木一何繁":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 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清阴可自庇":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
# 自庇:自己保全自己。,清阴:清凉的树荫。一说指草木。
"竟夕闻佳言":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 竟夕:整夜。
"尽醉无复辞":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
"偃卧有芳荪":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 芳荪:长有香草的草地。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偃卧:仰卧。
"彼哉晋楚富":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
# 晋楚富:此指财雄一方的富豪。《孟子·公孙丑下》:“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此道未必存":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 此道:指饮酒之乐。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饮酒抒怀诗。介绍了诗人在某个夜晚因缺少愉悦快乐而起身开启清酒,在举杯向先酒祭奠后心境逐渐变化的过程,描绘了饮酒后天地变得温暖、连山幽晦之景转为明朗、绿水蕴含温和之气,以及南郭门树木繁茂、清阴可庇、能听闻佳言的清幽惬意之景,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悠然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借酒消愁后获得内心宁静与超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饮酒自适生活的享受,以及对晋楚富者所追求的世俗富贵之道的不屑。
2. 分段赏析
全诗共计十六句。开篇点明具体时间并交代饮酒的缘由:“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清晨起来便饮酒,原因是感到生活缺少乐趣。柳宗元先举杯向造酒的祖师杜康祭酒,因为杜康凭借勤劳与智慧酿造出美酒,能为人们驱散忧愁与烦恼。接着描述饮酒后的感受:“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酒入腹中,加快了血液循环,浑身涌起一股暖流,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天地之间仿佛都变得温暖起来。随后叙述微醉后的感觉:“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内心感到温暖,连自然界的景物似乎也染上了暖意,连绵的群山改变了原本阴晦的模样,碧绿的水流蕴含着温润的气息。这是诗人从感官角度进行的描写,随着时间推移,夏日的太阳升起,天气自然变得暖和。“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明可自庇,竟夕闻佳言。”这四句点明饮酒的地点为南郭门。南门城边树木郁郁葱葱,清凉的树荫能够遮挡烈日,可供人庇护自身,整日都能在树下乘凉畅谈。这四句描绘出诗人在永州的闲适生活,既无需为衙门的公务烦忧,也不必承受日出而作的辛劳,看似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而,也有注家认为此句化用《左传·文公七年》“葛犹能庇其本根”之意,意谓无知的草木尚且懂得保护自身,而自己还不如草木,连自我保护都做不到。此处蕴含着自伤身世的意味,情绪随之陷入低谷。但诗人旋即以旷达之语,将悲情一扫而空:“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尽情与友人畅饮,哪怕醉酒也无需推辞,芳草萋萋,可供人躺卧。此乃对前文内容的总结,饮酒的乐趣尽在这“偃卧”之间,按常理全诗至此即可收尾。然而,“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最后两句点明饮酒之乐,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之人,恐怕也未必真能领会其中真意。在历经忧乐交织的情感起伏后,诗人最终得以释怀与超脱,并通过对饮酒之乐的深刻感悟,彰显出蔑视世俗的独特个性,从而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
3. 作品点评
柳宗元之饮酒及《饮酒》一诗的创作,虽效仿陶渊明,却又独具其自身风貌。陶渊明在酒中追索真意,以达物我两忘之超然境界;柳宗元则于饮酒之际,试图超脱尘世纷扰,忘却内心苦痛。陶渊明的《饮酒》诗作,情与理交融浑然,重在写意传神;而柳宗元的《饮酒》诗,情感跌宕起伏,更侧重于抒发胸臆。柳宗元此诗开篇便流露出情绪的低落,然而其整体基调却并不显得衰飒,与一般描绘闲适生活的饮酒诗作截然不同。诗中细腻地勾勒出诗人在特定情境下似醉非醉的独特状态,同时鲜明地展现出诗人蔑视世俗的个性特质。这无疑是一幅生动且深刻的自我写照,堪称佳作。由此可见,柳宗元的《饮酒》等诗,客观上确受陶渊明影响,然其自有独特的个性与深邃的意蕴。
# 《饮酒》诗绝似渊明。
宋曾吉甫《笔墨闲录》
# “先酒”,始为酒者(“举觞”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同一饮酒,陶令趣真,子厚趣假,此其中固不可强。
明陆时雍《唐诗镜》
上一篇:唐·许棠《秋江霁望》
下一篇:唐·佚名《杂曲歌辞·盖罗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