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dòu
yīng
xiù
cái
nán
yóu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jūn
bìng
nèi
ér
shì
wài
yǒu
nèi
ér
shì
wài
zhě
nèi
ér
shì
wài
shì
shè
wèi
jǐng
huò
shú
yān
yǒu
nèi
ér
shì
wài
shì
fén
huǐ
gòu
shú
shèn
yān
shì
yǒu
qiē
cuō
zhuó
kuò
zhī
dào
shèng
rén
wéi
zhòng
dòu
shēng
nèi
zhī
yǒu
zhě
shì
hǎo
zhī
ér
suì
yān
ér
héng
yòu
léi
něi
wéi
yān
yóu
zhū
hóu
qiú
gěi
shì
shì
suǒ
yǒu
nèi
zhě
rán
ér
zhuān
zhì
xué
shì
wài
zhě
wèi
yuàn
shī
wéi
guān
chūn
qiū
wéi
jīn
dài
shǐ
wéi
pèi
láng
qiú
huáng
chōng
zhī
xiǎng
yān
huáng
shān
lóng
huá
chóng
zhī
cǎi
liè
yān
ràng
zhōu
xuán
zōng
miào
cháo
tíng
shí
shì
chēng
chéng
zhì
ér
fǎn
shī
ér
yún

译文

德才兼备的人经常地担忧内心没有一点的本事却一味地炫耀,或是自己很有本事,但是外表却不华美。本来没有本事还到处炫耀,这是为自己布下了一个陷阱,灾害真的是太大了;有本事而不外露,不把它发挥出来,就好像是把好的木材烧掉,把美丽的玉石毁坏,真是太龌龊了!因此需要切磋琢磨、通过磨砺箭头、修饰箭尾以求精进的治学修身之道,这一点是很为古代圣贤之人看好的。豆卢先生,是一个内心很有本事的人,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而且很想让他把才能发挥出来,取得成功。却始终因年幼孤苦、瘦弱饥寒而忧惧,(豆卢膺)因忧虑生计,忧郁地在各诸侯国间游历以求取资助,这正是(君子)内在修养的根本所在。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修饰外表的人,其成就尚未达到显著的高度,我多么希望你能将《诗》、《礼记》为立身处世的根基,将《春秋》当成是连接的纽带,将那些历史的书籍当成是协助的东西,(内在的才华)如同美玉相击般清脆作响,(外在的风采)犹如玉饰上的冲牙碰撞般光彩夺目,(外在的风采)犹如山龙华虫的纹饰般璀璨夺目,(若能如此)便能在宗庙祭祀与朝廷政事中行宾主之礼、进退周旋,从容得体了。(我)遗憾啊,自己没有俸禄供养世人,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实现他们的志向,只能希望他们尽快返回(故乡),所以写了这篇序文。

逐句剖析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德才兼备的人经常地担忧内心没有一点的本事却一味地炫耀,

# 饰:外在的装饰。,内:内在的修养。,病:担心、担忧。

"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或是自己很有本事,但是外表却不华美。

"无乎内而饰乎外":本来没有本事还到处炫耀,

"则是设覆为阱也":这是为自己布下了一个陷阱,

# 设覆为阱:在陷阱上放置遮盖的东西。

"祸孰大焉":灾害真的是太大了;

# 孰:很,程度深。

"有乎内而不饰乎外":有本事而不外露,不把它发挥出来,

"则是焚梓毁璞也":就好像是把好的木材烧掉,把美丽的玉石毁坏,

"诟孰甚焉":真是太龌龊了!

# 诟:耻辱、羞耻的意思。

"于是有切磋琢磨、":因此需要切磋琢磨、

"镞砺括羽之道":通过磨砺箭头、修饰箭尾以求精进的治学修身之道,

# 括羽:在箭的尾巴上加上羽毛,这里指刻苦磨炼的意思。,镞砺:在磨刀石上面磨箭头,这里指刻苦磨炼的意思。

"圣人以为重":这一点是很为古代圣贤之人看好的。

"豆卢生":豆卢先生,

"内之有者也":是一个内心很有本事的人,

"余是以好之":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

"而欲其遂焉":而且很想让他把才能发挥出来,取得成功。

# 遂:成功、成就。

"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却始终因年幼孤苦、瘦弱饥寒而忧惧,

# 羸馁:瘦弱饥渴的样子。,幼孤:年龄很小的孩子。

"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豆卢膺)因忧虑生计,忧郁地在各诸侯国间游历以求取资助,

# 恤恤焉:忧郁的样子。

"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这正是(君子)内在修养的根本所在。

"然而不克专志于学":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

# 克:能。

"饰乎外者未大":修饰外表的人,其成就尚未达到显著的高度,

"吾愿子以《诗》、":我多么希望你能将《诗》、

"《礼》为冠屦":《礼记》为立身处世的根基,

"以《春秋》为襟带":将《春秋》当成是连接的纽带,

"以图史为佩服":将那些历史的书籍当成是协助的东西,

"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内在的才华)如同美玉相击般清脆作响,(外在的风采)犹如玉饰上的冲牙碰撞般光彩夺目,

# 冲牙:指的是古代玉饰上的配件。,璆璜:都指的是美玉。,琅乎:象声词,是珠玉等撞击后发出的声音。

"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外在的风采)犹如山龙华虫的纹饰般璀璨夺目,

"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若能如此)便能在宗庙祭祀与朝廷政事中行宾主之礼、进退周旋,从容得体了。

# 周旋:行礼时进退之礼。,揖让:古时候宾客之间的礼节。

"惜乎余无禄食于世":(我)遗憾啊,自己没有俸禄供养世人,

"不克称其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 称:满足的意思。

"成其志":实现他们的志向,

"而姑欲其速反也":只能希望他们尽快返回(故乡),

# 反:与“返”通假,返回。

"故诗而序云":所以写了这篇序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是柳宗元为友人豆卢膺南游所作的赠序,创作于其贬谪永州期间。文章以“内外兼修”为核心,批判空有华表而无实质(“无内而饰外”)与徒有才华却不善展现(“有内不饰外”)两种极端,主张通过经典研习(如《诗》《礼》《春秋》)与历史积淀实现才德兼备。柳宗元既赞誉豆卢膺“内之有者”的学识,又劝勉其克服困顿、专志于学,以内外磨砺成就抱负;同时暗含自身贬谪中坚守“文道合一”的坚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赠序,其围绕“内外兼修”的修养观展开,强调德行与才学并重、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文中批判了两种极端:或“无乎内而饰乎外”(空有外表却无内在,如设陷阱自陷),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有才德却隐藏不显,如埋没珍宝),主张通过“切磋琢磨”的修养过程,使二者相得益彰,最终达至“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的理想境界。全文既含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期望,亦隐含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对自身际遇的反思——借赠序传递“文以载道”“内外兼修”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唐代古文运动“文以明道”的思想内核,语言凝练而情感真挚,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

2. 分段赏析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为友人豆卢膺所作的一篇赠序,以“内外兼修”为核心思想展开论述。文章开篇批判两种极端:空有虚表而无才德者如“设覆为阱”招致祸患,有才德却不善外显者如“焚梓毁璞”徒留遗憾,强调需通过经典研习(《诗》《礼》《春秋》)与历史积淀实现才德统一。柳宗元既盛赞豆卢膺“内之有者”的学识,又惋惜其因幼年孤苦奔波谋生而未能专志于学,劝勉他以经典为根基磨砺才华,使德行如“璆璜冲牙”般清越彰显,最终在朝堂施展抱负。结尾自叹贬谪困顿无力资助友人,却殷切期许其早日归来完成志业,暗含对“文道合一”理想的坚守。全文融哲理思辨与真挚情感于一体,骈散结合,善用典故(如“山龙华虫”喻高洁)与比喻(如“陷阱”“焚梓”),既是唐代古文运动“文以载道”的典范,亦折射出柳宗元在逆境中以学问自守、劝人向学的文人风骨,对后世文学批评与士人修身观影响深远。

3. 作品点评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是柳宗元于友人南游启程之际所作,文中围绕文学创作的核心展开论述,主张佳作须内容与形式并重,不可偏废其一;同时指出,文章的精妙不仅源于形式锤炼,更与作者的品行修养密不可分,强调“内外兼修”的必要性——既需如切磋琢磨般厚积学识,亦需以礼乐经典涵养德性,使内在修为与外在表达相得益彰。全文逻辑清晰,论说恳切,既是对豆卢膺的劝勉之辞,亦折射出柳宗元对“文质兼美”的文学观与“修身立言”的士人理想的践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喻坦之《晚泊盱眙》

下一篇:唐·张说《下江南向夔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