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德才兼备的人经常地担忧内心没有一点的本事却一味地炫耀,
# 饰:外在的装饰。,内:内在的修养。,病:担心、担忧。
"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或是自己很有本事,但是外表却不华美。
"无乎内而饰乎外":本来没有本事还到处炫耀,
"则是设覆为阱也":这是为自己布下了一个陷阱,
# 设覆为阱:在陷阱上放置遮盖的东西。
"祸孰大焉":灾害真的是太大了;
# 孰:很,程度深。
"有乎内而不饰乎外":有本事而不外露,不把它发挥出来,
"则是焚梓毁璞也":就好像是把好的木材烧掉,把美丽的玉石毁坏,
"诟孰甚焉":真是太龌龊了!
# 诟:耻辱、羞耻的意思。
"于是有切磋琢磨、":因此需要切磋琢磨、
"镞砺括羽之道":通过磨砺箭头、修饰箭尾以求精进的治学修身之道,
# 括羽:在箭的尾巴上加上羽毛,这里指刻苦磨炼的意思。,镞砺:在磨刀石上面磨箭头,这里指刻苦磨炼的意思。
"圣人以为重":这一点是很为古代圣贤之人看好的。
"豆卢生":豆卢先生,
"内之有者也":是一个内心很有本事的人,
"余是以好之":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
"而欲其遂焉":而且很想让他把才能发挥出来,取得成功。
# 遂:成功、成就。
"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却始终因年幼孤苦、瘦弱饥寒而忧惧,
# 羸馁:瘦弱饥渴的样子。,幼孤:年龄很小的孩子。
"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豆卢膺)因忧虑生计,忧郁地在各诸侯国间游历以求取资助,
# 恤恤焉:忧郁的样子。
"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这正是(君子)内在修养的根本所在。
"然而不克专志于学":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
# 克:能。
"饰乎外者未大":修饰外表的人,其成就尚未达到显著的高度,
"吾愿子以《诗》、":我多么希望你能将《诗》、
"《礼》为冠屦":《礼记》为立身处世的根基,
"以《春秋》为襟带":将《春秋》当成是连接的纽带,
"以图史为佩服":将那些历史的书籍当成是协助的东西,
"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内在的才华)如同美玉相击般清脆作响,(外在的风采)犹如玉饰上的冲牙碰撞般光彩夺目,
# 冲牙:指的是古代玉饰上的配件。,璆璜:都指的是美玉。,琅乎:象声词,是珠玉等撞击后发出的声音。
"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外在的风采)犹如山龙华虫的纹饰般璀璨夺目,
"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若能如此)便能在宗庙祭祀与朝廷政事中行宾主之礼、进退周旋,从容得体了。
# 周旋:行礼时进退之礼。,揖让:古时候宾客之间的礼节。
"惜乎余无禄食于世":(我)遗憾啊,自己没有俸禄供养世人,
"不克称其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 称:满足的意思。
"成其志":实现他们的志向,
"而姑欲其速反也":只能希望他们尽快返回(故乡),
# 反:与“返”通假,返回。
"故诗而序云":所以写了这篇序文。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赠序,其围绕“内外兼修”的修养观展开,强调德行与才学并重、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文中批判了两种极端:或“无乎内而饰乎外”(空有外表却无内在,如设陷阱自陷),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有才德却隐藏不显,如埋没珍宝),主张通过“切磋琢磨”的修养过程,使二者相得益彰,最终达至“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的理想境界。全文既含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期望,亦隐含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对自身际遇的反思——借赠序传递“文以载道”“内外兼修”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唐代古文运动“文以明道”的思想内核,语言凝练而情感真挚,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
2. 分段赏析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为友人豆卢膺所作的一篇赠序,以“内外兼修”为核心思想展开论述。文章开篇批判两种极端:空有虚表而无才德者如“设覆为阱”招致祸患,有才德却不善外显者如“焚梓毁璞”徒留遗憾,强调需通过经典研习(《诗》《礼》《春秋》)与历史积淀实现才德统一。柳宗元既盛赞豆卢膺“内之有者”的学识,又惋惜其因幼年孤苦奔波谋生而未能专志于学,劝勉他以经典为根基磨砺才华,使德行如“璆璜冲牙”般清越彰显,最终在朝堂施展抱负。结尾自叹贬谪困顿无力资助友人,却殷切期许其早日归来完成志业,暗含对“文道合一”理想的坚守。全文融哲理思辨与真挚情感于一体,骈散结合,善用典故(如“山龙华虫”喻高洁)与比喻(如“陷阱”“焚梓”),既是唐代古文运动“文以载道”的典范,亦折射出柳宗元在逆境中以学问自守、劝人向学的文人风骨,对后世文学批评与士人修身观影响深远。
3. 作品点评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是柳宗元于友人南游启程之际所作,文中围绕文学创作的核心展开论述,主张佳作须内容与形式并重,不可偏废其一;同时指出,文章的精妙不仅源于形式锤炼,更与作者的品行修养密不可分,强调“内外兼修”的必要性——既需如切磋琢磨般厚积学识,亦需以礼乐经典涵养德性,使内在修为与外在表达相得益彰。全文逻辑清晰,论说恳切,既是对豆卢膺的劝勉之辞,亦折射出柳宗元对“文质兼美”的文学观与“修身立言”的士人理想的践行。
上一篇:唐·喻坦之《晚泊盱眙》
下一篇:唐·张说《下江南向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