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n
xié
xiè
shān
rén
zhì
chí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xīn
huàn
qīng
xiǎo
chí
fēng
qīng
xié
chén
wài
kuàng
yōu
rén
xíng
xiá
sàn
zhòng
shān
jiǒng
tiān
gāo
shù
yàn
míng
xīn
dāng
liáo
shì
huáng
qíng

译文

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早晨的愚池露白风清。这景致最合我脱俗心意,何况与隐士携手同行。朝霞散去众山显得更远,高阔的天空大雁长鸣。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

逐句剖析

"新沐换轻帻":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

# 轻帻:一作“巾帻"。帻:古代的一种头巾。,新沐:刚洗过头发。

"晓池风露清":早晨的愚池露白风清。

# 风露:一作风“雾”。

"自谐尘外意":这景致最合我脱俗心意,

# 尘外:超出尘俗、尘世之外。,自谐:和谐。

"况与幽人行":何况与隐士携手同行。

# 况:隐士,指谢山人。

"霞散众山迥":朝霞散去众山显得更远,

# 迥:远。

"天高数雁鸣":高阔的天空大雁长鸣。

"机心付当路":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

# 当路:担任重要官职,掌握政权。此处指当权的人。,付:付予,交付。,机心:机变诡诈之心。

"聊适羲皇情":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

# 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适:往、去、到。,聊:姑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新沐后,清晨与谢山人同游愚池的情景。展现了风露清新的晓池、霞散山迥的景致以及高天雁鸣之景,借此抒发自己超尘脱俗之意,表达出想远离官场倾轧、归隐世外的心境。写作手法上,情景交融,借清新自然之景烘托内心的情志。首联点明出游时新沐换帻的状态和清晨愚池风露清的环境;颔联直抒与幽人同游契合尘外之意;颈联写景,以霞散山迥、天高数雁鸣渲染氛围;尾联表明将机巧之心付与当政者,自己姑且享受如羲皇时的闲适之情。全诗语调清新自然,于写景叙事中巧妙寄寓情志,生动体现出柳宗元在被贬期间渴望摆脱官场纷扰、追求宁静自在生活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永贞革新受挫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他迁居潇水西的冉溪旁,并将冉溪更名为愚溪。彼时,他创作了《八愚诗》《愚溪诗序》等诸多诗文,可见对愚溪居所的眷恋之深。愚溪一带山水秀丽,民俗质朴,柳宗元于此开启了一段安闲恬淡的幽居岁月,这首诗便诞生于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诗人与谢山人早晨同游愚池的情景,通过描写露白风清的愚池、霞散山迥的景致等,营造出清幽高阔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暂时获得的恬淡情趣,以及超尘出世之感,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场机心的轻蔑鄙视和隐居生活只是暂时自我安慰的无奈心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清”字既描绘了愚池早晨风露清新的自然景色,又体现诗人澄澈宁静的心境,将景与情融为一体,营造出恬淡的氛围。借景抒情:“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诗人借描绘“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的开阔高远之景,将自己在经历政治革新失败、仕途失意后的心境变化融入其中。曾经的忧愤在自然的熏陶下逐渐消散,此刻的开阔景致正是他内心变得开阔舒坦的外在映射,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展现出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慰藉。象征:诗中的“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之景,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呈现,更具有象征意义。它暗示着诗人逐渐放下了仕途的执念,如同云雾散去后的开阔天空,其心境变得豁达、从容,象征着诗人在自然中实现了自我的心理调适与精神升华。双关:在“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中,“付”字运用了双关手法。从字面来看,它是“交付”的意思,仿佛是说将官场的机巧心思交付给当权者。但深入体会,这个“付”字还蕴含着一种舍弃、摆脱之意,暗示诗人想要摆脱官场中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指向。这种双关使诗句表意更加丰富,传达出诗人对官场复杂心机的态度。直抒胸臆:“机心付当路”直接表明诗人对官场机心的不屑,直抒胸臆地抒发了远离官场是非后的心境;而“聊适羲皇情”中的“聊”字,又含蓄委婉地透露出这种看似悠然的隐居生活并非诗人真心向往,只是在身处逆境时的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将诗人复杂、矛盾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分段赏析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诗的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的晨起画面。在晨光熹微、露白风清的清晨,诗人与谢山人来到愚池之畔。诗人以清澈的池水洗发,而后换上轻薄的头巾,悠然沐浴着习习凉风。这一系列动作,尽显惬意从容。“清”字在此堪称精妙,它既如实描绘出眼前愚池边风露清新的自然景致,又巧妙映射出诗人此刻澄澈、宁静的心境。诗人将自己融入这方天地,把自身当作景致的一部分,使得原本静态的景物因人物的活动而充满生机与情趣,情景交融间,恬淡的情趣自然流露,为全诗奠定了清幽闲适的基调。“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诗人谪居永州已有六载,漫长岁月里,永州的奇山异水渐渐抚慰了他的心灵。迁居愚溪后,与农圃为邻的村居生活,闲适恬淡,仿若隐居山林。当与谢山人同至愚池,置身于这清幽之境,诗人顿感自己超脱尘世,宛如山林隐士。此联中,诗人内心的尘外之思与眼前的幽美景致相互契合,首联与颔联共同营造出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尘世的纷扰,尽显脱俗之态,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宁静超脱的氛围。“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颈联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高远辽阔画卷。云霞渐渐消散,天空澄澈明朗,几只大雁鸣叫着翱翔于高远的蓝天之上,连绵的群山向远方无尽延伸直至天际。这绝非单纯的写景,而是景因情设。政治革新的挫败与仕途的失意,曾如重锤般击垮诗人,初贬永州时,他满是冤屈与忧愤,一心盼望着能洗清冤屈、重新起复。然而,移居愚溪后,他的心境逐渐平定。眼前这开阔的景致,正是他此时开阔舒坦胸襟的外在呈现,意味着他已渐渐放下心中的执念,接受现实,在自然中寻得了内心的安宁与豁达。“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尾联的“付”字尤为巧妙,表面是“交付”之意,实则饱含诗人对官场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的极度轻蔑与鄙夷。诗人本就不屑于官场的机变诡诈,如今远离是非之地,身处民风淳朴的永州,更觉仿佛置身于远古的伏羲时代。但“聊”字又透露出一丝无奈,这种看似悠然的隐居生活并非诗人内心真正的追求,不过是在逆境中的暂时自我宽慰罢了。此联在情感上形成转折,既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又揭示了其无奈的心境,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复杂。整首诗写景与抒情相互交织,情与景完美融合,物我合一,营造出清新高阔的境界,传递出恬淡幽雅的情趣,意兴洒脱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诗人与谢山人晨游愚池的诗意场景。诗人漫步于碧水畔,虽暂得远离尘嚣的闲适之趣,却难掩逆境中的无奈与怅惘,所谓遁世归隐的悠然心境,不过是现实困境下的片刻心灵慰藉。全诗巧妙融合自然景致与内心情感,将山水之美与人生感悟交织呈现。诗人以景寄情、借物抒怀,使情与景浑然天成,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尽显清幽雅致的诗韵,于质朴中见真淳,于简淡中见深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不纯于律,然起句与五、六,乃律诗也。幽而光,不见其工而不能忘其味,与韦应物同调。韦达,故淡而无味。

宋方回《瀛奎律髓》

# (“机心付当路”句)发付机心最妙。

清黄周星《唐诗快》

# 起调迥仄。“霞散”二韵,气韵高标。

明陆时雍《唐诗镜》卷三七

# 柳诗短章极有言外之意,故佳。

清汪森《韩柳诗选》

# 七句太激,便少蕴藉。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意兴洒然。

明孙鑛孙月峰评点《柳柳州全集》卷四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秦韬玉《题刑部李郎中山亭》

下一篇:唐·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