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花前欲问公":在鲜花前举起酒杯,想要问问他人。
# 公:宋本《醉翁琴趣外篇》作“翁”。
"对花何事诉金钟":对着花儿,我为什么要拿着酒杯倾诉呢。
"为问去年春甚处":想问一下去年的春天去了哪里。
# 为问:汲古阁《六一词》作“为甚”。
"虚度":(回想起来)去年简直是虚度了春光。
# 虚度:白白地度过。
"莺声撩乱一场空":黄莺的啼叫声纷乱,(就在这纷乱的莺啼中)春光消逝,一切成空。
# 莺声:黄莺的啼鸣声。
"今岁春来须爱惜":今年春天来了,一定要好好珍惜。
"难得":春光难得。
"须知花面不长红":要知道花儿不会长久地红艳。
# 花面:如花的脸。形容女子貌美。
"待得酒醒君不见":等到酒醒之后,你会发现看不到花儿了。
"千片":那成千的花瓣。
"不随流水即随风":不是随着流水漂走,就是随着风飘散。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伤春词。上片写词人在花前把酒,发出对花倾诉的疑问,回忆去年虚度春光,在莺声中春景消逝;下片则是告诫人们要珍惜今年的春光,因为花不会长久红艳,等酒醒时,看到的只有飘落的花瓣随水或随风而去,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莺声、落花等春景,抒发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和珍惜春光的情感。设问:“对花何事诉金钟”“为问去年春甚处”等问句,引起读者思考,增添了词作的韵味。对比:将去年对春光的虚度与今年对春光需珍惜的态度进行对比。去年的虚度让词人追悔,从而更加突出今年珍惜春光的重要性,使珍惜时光的主题更加鲜明,也加深了读者对珍惜春光这一情感的理解。衬托:正面衬托,以花朵盛开时的艳丽与“花面不长红”“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的凋零飘落之态相互衬托。盛开时的艳丽短暂,更衬托出落花飘零的无奈和春光的短暂易逝,强化了词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片“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钟。为问去年春甚处。虚度。莺声撩乱一场空”在花前饮酒,心中似有千言万语欲对花倾诉。“为问去年春甚处”,直接引出对去年春光的回忆,一个“虚度”,点明去年没有好好把握春光,在纷乱的莺声中,春光悄然流逝,流露出遗憾之情。下片“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长红。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词人语气一转,劝诫人们今年一定要珍惜春光,春光难得,花儿不会一直绽放。“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想象酒醒后落花飘零的场景,进一步强调春光易逝,应珍惜当下。
4. 作品点评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公》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欧阳修巧妙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借日常的花前饮酒场景,将惜春之情与珍惜时光的感悟融入其中。语言质朴自然,却饱含深情与哲思,让读者在感受春光美好易逝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珍惜时光的启示,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宋·程颢《郊行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