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曳香绵彩柱高":白云像香软的丝绵般飘荡,装饰华美的秋千柱高耸。
"绛旗风飐出花梢":红色的旗子在风中飘动,从花梢间显露出来。
"一梭红带往来抛":一位红衣少女如梭子般在秋千上往来穿梭。
"束素美人羞不打":身段苗条的素衣少女羞于荡秋千,
# 束素:一束绢帛。形容女子腰肢细柔。
"却嫌裙慢褪纤腰":还怕宽松的裙幔滑落露出纤细的腰肢。
# 纤腰:细腰。
"日斜深院影空摇":夕阳西下,幽深的庭院里只剩秋千的影子在空自摇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分段赏析
“云曳香绵彩柱高”:“云曳香绵”写出白云像香软的丝绵般飘荡,“彩柱高”描绘秋千的柱子高耸且装饰华美,开篇勾勒出秋千周围开阔而华美的环境,为下文写少女荡秋千做铺垫。“绛旗风飐出花梢”:“绛旗”指红色的旗子,“风飐出花梢”描写旗子在风中飘动,从花梢间显露出来,既有动态之美,又让场景多了几分生机,进一步渲染了游乐的氛围。“一梭红带往来抛”:以“梭”为喻,写出红衣少女在秋千上如梭子般快速往来,“红带”点明少女衣着,“往来抛”生动展现了荡秋千的动态,画面感极强。“束素美人羞不打”:“束素美人”形容少女身段苗条、衣着素净,“羞不打”写出她因娇羞而不肯荡秋千,直接刻画了少女的神态,尽显其羞涩之态。“却嫌裙慢褪纤腰”:“却嫌裙慢”点出少女不肯荡秋千的原因,怕宽松的裙幔滑落,“褪纤腰”则暗示怕露出纤细的腰肢,细节描写进一步凸显了少女的娇羞与矜持。“日斜深院影空摇”:“日斜”点明时间已晚,“深院影空摇”写庭院幽深,荡秋千的人影已去,只剩秋千的影子在摇动,以静衬动,留下淡淡的余韵,呼应前文的游乐场景。
上一篇:宋·仇远《三叠》
下一篇:宋·张昭远《喜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