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yún
xiāng
mián
cǎi
zhù
gā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yún
xiāng
mián
cǎi
zhù
gāo
jiàng
fēng
zhǎn
chū
huā
shāo
suō
hóng
dài
wǎng
lái
pāo
shù
měi
rén
xiū
què
xián
qún
màn
tuì
xiān
yāo
xié
shēn
yuàn
yǐng
kōng
yáo

译文

白云像香软的丝绵般飘荡,装饰华美的秋千柱高耸。红色的旗子在风中飘动,从花梢间显露出来。一位红衣少女如梭子般在秋千上往来穿梭。身段苗条的素衣少女羞于荡秋千,还怕宽松的裙幔滑落露出纤细的腰肢。夕阳西下,幽深的庭院里只剩秋千的影子在空自摇动。

逐句剖析

"云曳香绵彩柱高":白云像香软的丝绵般飘荡,装饰华美的秋千柱高耸。

"绛旗风飐出花梢":红色的旗子在风中飘动,从花梢间显露出来。

"一梭红带往来抛":一位红衣少女如梭子般在秋千上往来穿梭。

"束素美人羞不打":身段苗条的素衣少女羞于荡秋千,

# 束素:一束绢帛。形容女子腰肢细柔。

"却嫌裙慢褪纤腰":还怕宽松的裙幔滑落露出纤细的腰肢。

# 纤腰:细腰。

"日斜深院影空摇":夕阳西下,幽深的庭院里只剩秋千的影子在空自摇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是宋代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吟咏秋千,上片描绘白云飘荡、彩柱高耸、红旗风中飘扬,红衣少女如梭般在秋千上往来穿梭的景象;下片刻画一位素衣少女因怕裙幔撩起而羞于荡秋千,结尾以日斜院空、秋千影摇收束。运用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手法,语言绮丽,展现了少女的娇羞与游乐场景的灵动,体现了婉约词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云曳香绵彩柱高”:“云曳香绵”写出白云像香软的丝绵般飘荡,“彩柱高”描绘秋千的柱子高耸且装饰华美,开篇勾勒出秋千周围开阔而华美的环境,为下文写少女荡秋千做铺垫。​“绛旗风飐出花梢”:“绛旗”指红色的旗子,“风飐出花梢”描写旗子在风中飘动,从花梢间显露出来,既有动态之美,又让场景多了几分生机,进一步渲染了游乐的氛围。​“一梭红带往来抛”:以“梭”为喻,写出红衣少女在秋千上如梭子般快速往来,“红带”点明少女衣着,“往来抛”生动展现了荡秋千的动态,画面感极强。​“束素美人羞不打”:“束素美人”形容少女身段苗条、衣着素净,“羞不打”写出她因娇羞而不肯荡秋千,直接刻画了少女的神态,尽显其羞涩之态。​“却嫌裙慢褪纤腰”:“却嫌裙慢”点出少女不肯荡秋千的原因,怕宽松的裙幔滑落,“褪纤腰”则暗示怕露出纤细的腰肢,细节描写进一步凸显了少女的娇羞与矜持。​“日斜深院影空摇”:“日斜”点明时间已晚,“深院影空摇”写庭院幽深,荡秋千的人影已去,只剩秋千的影子在摇动,以静衬动,留下淡淡的余韵,呼应前文的游乐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仇远《三叠》

下一篇:宋·张昭远《喜雨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