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种糯官酿酒":农民辛苦种糯稻,官府把酒酿造,
# 糯:即糯稻。是酿米酒的好原料。
"榷利秋毫升与斗":垄断卖酒,与民争利至分毫。
#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这里比喻极微薄的利。,榷利:指官方酿酒专卖取利。《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时官方酿酒卖酒,各州各乡设酒务。偏僻之地或许民酿,但须纳税。
"酒沽得钱糟弃物":卖酒得钱,酒糟成为废弃物,
# 弃物:一作不弃。,糟:酒糟。,沽:卖酒。
"大屋经年堆欲朽":大屋子常年堆积,渐渐烂掉。
"酒醅瀺灂如沸汤":刚酿的酒,有如沸汤嘶嘶作响,
# 沸汤:开水。,瀺灂:水声。这里指滤酒的声音。,酒醅:已经酿成但尚未过滤的酒。
"东风来吹酒瓮香":东风吹来,酒瓮散发出芳香。
"累累罂与瓶":酒坛酒瓶,重重叠叠到处都是,
# 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累累:形容很多的样子。
"惟恐不得尝":香气诱人,唯恐不能开盖尝一尝。
"官沽味𬪩村酒薄":官酒味浓,村酒淡薄,
# 醲:酒味醇厚。,官沽:官家卖的酒。
"日饮官酒诚可乐":天天有官酒喝当然快乐。
"不见田中种糯人":哪里知道种植糯谷的人,
"釜无糜粥度冬春":锅里无粥,日子怎么过?
# 糜:即粥。,釜:一种锅。
"还来就官买糟食":还得向官府买糟当饭吃,
# 就:向。
"官吏散糟以为德":官吏卖糟,还认为是为民造福。
# 德:恩德。
"嗟彼官吏者":可叹那为官作宦的人,
"其职称长民":被称为万民之长。
# 长民:为民之上。,称:号称。
"衣食不蚕耕":他们的吃穿,不靠自已养蚕种桑,
"所学义与仁":仁与义是他们学习的治国之方。
"仁当养人义适宜":仁,应让百姓能够活命,义,应该让百姓享受安康。
# 适宜:行事正当。适:一作识。,养人:指爱人。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言可闻达力可施":手握权柄可行使政令,还可以向皇上反映情况。
# 力:能力,魄力。,闻达:使上面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
"上不能宽国之利":可他们上不能使国家富强,
# 上不能宽国之利:“上不能”二句:上不能扩大国家的利益,下不能使老百姓吃饱肚皮。宽:开拓。利:财利。
"下不能饱尔之饥":下不能使百姓免遭饥荒。
# 尔:一作民。
"我饮酒":我在这里喝酒,
# 我:我们。泛指官吏。因作者是官吏的一员,故用第一人称。
"尔食糟":你在那里吃糟,
"尔虽不我责":即使你不谴责我,
# 不我责:不责备我们。
"我责何由逃":自我谴责萦心上。
# 我责何由逃:我们的罪责是没有理由可以逃脱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食糟民》是北宋欧阳修所写的一首诗作。此诗描绘了官府不良行径及百姓食糟的困苦生活,借此表达对腐败官吏的痛恨。彰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体恤,同时体现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傲立超群的高尚人格。
2. 写作手法
对比:此诗开头至“官吏散糟以为德”写官民生活的对比。直接抒情:“嗟彼官吏者”八句,义正词严地对官吏不耕而食、离弃仁义、上不能为国谋利、下不能为民造福的行为严加痛责,直接抒发了对腐败官吏的痛恨和对百姓的同情体恤之情。
3. 分段赏析
《食糟民》开篇至“官吏散糟以为德”写官民生活的对比。作者用冷峻的写实笔法,一方面揭示官府既借酿酒专卖取利,又终日饮酒作乐,另一方面描绘了种田百姓连基本粮食都匮乏,无奈买糟食糊口的艰难处境。两相对比,官府只知盘剥百姓,腐败享乐的无“德”,百姓遭遇的悲惨表露无遗。“嗟彼官吏者”八句对官吏虽为民之上却不耕而食、离弃仁义、上不能为国谋利、下不能为民造福的行为严加痛责,义正词严,对腐败官吏的痛恨、对百姓的同情体恤之情跃然纸上。结尾四句,诗人表明包括自己在内的封建官吏应对百姓悲惨遭遇负责,这是对不良官吏的警示,也体现其不随世俗、傲然独立的品格与担当。
上一篇:宋·王安石《朱朝议移法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