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鼎方然薪":东风吹着,像在给鼎下添柴烧火,
"游鱼出没一世人":游鱼在其中出没,如同世上之人。
"随汤上下犹欣欣":随着热汤上下游动还自得其乐,
"不识河汉清凉津":却不知道天河有清凉的水。
"十年我已不出门":我已经十年没有出门了,
"可怜尚寄生死滨":可怜还在生死边缘徘徊。
"老知不种功力新":年老了才知道种下种子会有新的生机,
"开花结子当有辰":开花结果自有时辰。
"寒暑一过聊颦呻":寒暑交替过后随意发出些声音,
"至此有道非有神":到这里可知是有自然规律而非神力。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描绘了游鱼在东风吹沸的鼎汤中出没、上下,却不知天河清凉的情景。“东风吹鼎方然薪,游鱼出没一世人”以生动的比喻,将酷热的环境比作煮鱼的鼎汤,展现出一种盲目而危险的生存状态;“随汤上下犹欣欣,不识河汉清凉津”进一步刻画游鱼的无知,它们在危险中还自得其乐,不知清凉之境。从语言上看,用词形象生动,“吹鼎”“然薪”“出没”等,炼字精准。从表达技巧上,这是借景抒情,为后文感慨做铺垫。后六句,诗人由物及己,“十年我已不出门,可怜尚寄生死滨”直接道出自己的处境,历经岁月,处于生死边缘的无奈。“老知下种功力新,开花结子当有辰”则从自身境遇联想到自然规律,蕴含着对生命循环的思考。“寒暑一过聊噍呻,至此有道非有神”总结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寒暑交替自有其道,而非神意。在表达技巧上,运用了托物言志,借自身经历和对自然的感悟,传达出对人生和自然哲理的思索。
上一篇:宋·孔武仲《溽暑》
下一篇:宋·刘过《沁园春·寄稼轩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