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yóu
tiān
yín
liú
bié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hǎi
tán
yíng
zhōu
yān
tāo
wēi
máng
xìn
nán
qiú
yuè
rén
tiān
yún
xiá
míng
miè
huò
tiān
lián
tiān
xiàng
tiān
héng
shì
yuè
yǎn
chì
chéng
tiān
tái
wàn
qiān
zhàng
duì
dǎo
dōng
nán
qīng
yīn
zhī
mèng
yuè
fēi
jìng
yuè
yuè
zhào
yǐng
sòng
zhì
shàn
xiè
gōng
宿
chù
jīn
shàng
zài
shuǐ
dàng
yàng
qīng
yuán
jiǎo
zhuó
xiè
gōng
shēn
dēng
qīng
yún
bàn
jiàn
hǎi
kōng
zhōng
wén
tiān
qiān
yán
wàn
zhuǎn
dìng
huā
shí
míng
xióng
páo
lóng
yǐn
yīn
yán
quán
shēn
lín
jīng
céng
diān
 yún
qīng
qīng
 shuǐ
dàn
dàn
shēng
yān
liè
quē
qiū
luán
bēng
cuī
dòng
tiān
shí
fēi
hōng
rán
zhōng
kāi
qīng
míng
hào
dàng
jiàn
yuè
zhào
yào
耀
jīn
yín
tái
wéi
fēng
wéi
yún
zhī
jūn
fēn
fēn
ér
lái
xià
luán
huí
chē
xiān
zhī
rén
liè
hún
dòng
huǎng
jīng
ér
cháng
jiē
wéi
jiào
shí
zhī
zhěn
shī
xiàng
lái
zhī
yān
xiá
shì
jiàn
xíng
lái
wàn
shì
dōng
liú
shuǐ
bié
jūn
shí
huán
qiě
fàng
bái
鹿
qīng
jiān
xíng
fǎng
访
míng
shān
ān
néng
cuī
méi
zhé
yāo
shì
quán
guì
shǐ
使
kāi
xīn
yán

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浙江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与天相连,遮住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个夜晚飞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谢灵运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凄清。脚穿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亲自登上直上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听到空中天鸡的啼鸣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云黑沉沉的,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楼台。驾乘云彩的神仙以彩虹为衣裳,以清风为马,驾乘云彩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瑟,鸾鸟拉着车回转,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我忽然心惊胆战,神志恍惚,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刚才所见的烟雾消失了。人世间行乐也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物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卑躬屈膝侍奉权贵,使我不能心情愉快,露出笑容呢?

逐句剖析

"海客谈瀛洲":航海的人谈起瀛洲,

#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海客:航海的人。

"烟涛微茫信难求":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

# 信:确实、实在。,微茫:景象模糊不清。,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越人语天姥":浙江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 越人:指今浙江一带的人。

"云霞明灭或可睹":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 或:有时。,明灭:忽明忽暗。

"天姥连天向天横":天姥山仿佛与天相连,遮住天空,

# 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蔽。

"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 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赤城,和下文的“天台”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

"天台四万八千丈":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

# 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倾,偏斜、倒下。

"我欲因之梦吴越":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 因之:意思是受前面越人的话所吸引。因,依据。

"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夜晚飞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湖月照我影":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

"送我至剡溪":送我到剡溪。

#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

"谢公宿处今尚在":谢灵运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

# 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385-433)。谢灵运喜欢游山访胜,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凄清。

# 清:凄清。,渌:清澈。

"脚著谢公屐":脚穿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 谢公屐:据《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前后齿可装卸,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以保持身体平衡。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身登青云梯":亲自登上直上云霄的山路。

#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语出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 半壁见海日: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空中闻天鸡":听到空中天鸡的啼鸣声。

#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叫“桃都”,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树上,天鸡就会鸣叫,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起来。

"千岩万转路不定":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 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暝,昏暗。

"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

# 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殷,震动。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惊,均为使动用法。层巅,层层山峰。

"云青青兮欲雨":云黑沉沉的,要下雨了,

# 青青:黑沉沉的。

"水澹澹兮生烟":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 澹澹:动荡不定。

"列缺霹雳":闪电迅雷,

# 列缺:闪电。列,同“裂”。

"丘峦崩摧":使山峦崩裂。

"洞天石扉":仙府的石门,

# 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

"訇然中开":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 訇然中开: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仙府的石门,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

# 青冥:天空。

"日月照耀金银台":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楼台。

# 金银台:金银筑成的楼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霓为衣兮风为马":驾乘云彩的神仙以彩虹为衣裳,以清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驾乘云彩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

# 云之君:泛指驾乘云彩的神仙。

"虎鼓瑟兮鸾回车":老虎弹奏着瑟,鸾鸟拉着车回转,

# 鸾回车:鸾鸟拉车回转。鸾,传说中的神鸟。回:回转。,鼓:弹奏。

"仙之人兮列如麻":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

"忽魂悸以魄动":我忽然心惊胆战,神志恍惚,

# 悸:因惊惧而心跳。

"恍惊起而长嗟":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惟觉时之枕席":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

# 觉:醒。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所见的烟雾消失了。

#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世间行乐亦如此":人世间行乐也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古来万事东流水":自古以来万物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返。

# 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返。,古来:自古以来。

"别君去兮何时还":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

"且放白鹿青崖间":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

# 且:暂且。

"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

# 须行即骑访名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二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传说中神仙、隐士多骑白鹿。须:等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能卑躬屈膝侍奉权贵,

# 事:侍奉。,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低头。

"使我不得开心颜":使我不能心情愉快,露出笑容呢?

# 开心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此诗以游仙为表,借梦游仙府名山的奇幻经历,展现精妙构思与雄浑意境。开头通过对比瀛洲难求与天姥可睹,引出梦游之由;主体部分着力刻画梦中登山历程:从飞度镜湖、攀登险峰,到观赏海上日出、千岩迷路,再到听闻熊咆龙吟、目睹云水变幻,进而展现雷电交加中神仙洞府訇然开启、霓衣风马仙者云集的瑰丽景象;结尾急转直下,梦境惊醒后发出“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深沉慨叹,最终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宣言中迸发出昂扬不屈的人格力量。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奇幻意象和虚实相生的结构,将楚辞的浪漫风格与山水诗的雄奇意境完美融合。其中熊咆龙吟、丘峦崩摧的骇人景象与霓衣风马、仙列如麻的华美场景形成强烈张力,映衬出世事虚幻的人生感悟。卒章显志的结尾以白鹿青崖的归隐意象,昭示了追求精神自由、蔑视权贵的主题。全篇句式错落有致,兼采骚体笔法,突破格律束缚,体制自由洒脱,以恣肆笔触挥洒诗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白离开翰林院之后,关于具体年份存在两种说法,一说天宝四载(745年),另一说为天宝五载(746年)。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遭朝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返回东鲁故里,随后重启漫游生涯。这首记述梦中天姥山之行的诗作,当是李白即将告别东鲁南下吴越之际所作。 李白青年时期即怀济世志向,但拒绝通过科举途径谋求仕途,转而遍历山水结交贤达以博取声名。天宝元年(742年),道士吴筠向玄宗举荐李白,遂应召入京。初入长安时,诗人对政治抱负充满期待,在《别内赴征》中曾以“归时倘佩黄金印”自许。然而宫廷生活仅持续年余,因他秉性刚直不屑逢迎权贵,加之遭同僚谗言,终被玄宗赐金遣返,布衣卿相的幻想彻底破灭。这次政治挫败后,李白曾与杜甫、高适同游梁宋齐鲁,归家暂居期间家业已具规模,但他始终怀有躁动的灵魂与更高远的追求,遂再度离乡远游。此诗正是诗人告别东鲁友人时所作,故亦称“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作者通过描绘梦中天姥山的奇幻景象与仙界盛会,结合对现实遭遇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与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诗中,李白以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天姥山“连天向天横”的雄伟气势,以及梦中“霓为衣兮风为马”的瑰丽仙境,又借“熊咆龙吟”、“列缺霹雳”的动荡场景暗喻仕途的险恶。最终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决绝宣言,直抒其蔑视权贵、追求独立人格的豪情,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压迫的反抗精神与超脱尘俗的生命态度。

2. 写作手法

对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山、天台山进行对比,把其高耸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句诗说万丈天台拜倒在它的脚下。然而,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江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之五岳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夸张的手法营造了一种神奇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承上启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从现实过渡到梦境,既写出了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反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通过前文描述梦境的美好,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以及在现实中的失意和碰壁。

3. 分段赏析

开篇即以“瀛洲”的缥缈难寻反衬天姥山“云霞明灭”的神秘感,用地理的虚实对照暗喻精神追求的层次——当传说中的海外仙山消逝于烟涛,现实中“势拔五岳”的天姥山却以“千岩万转”的险峻姿态,在浙东山水间投射出诗人对自由人格的想象。李白将青年时代游历浙东的实景记忆(如谢灵运木屐、青云梯等典故)与神话重构相熔铸,通过“飞渡镜湖”的月夜奇行与“熊咆龙吟”的暮色幻变,在现实山水中叠加超现实维度:半壁海日与天鸡啼鸣是盛唐气象的折射,金银台与霓裳风马的神仙盛会则暗藏对长安宫廷的诗意解构。当梦境在“丘峦崩摧”中轰然破碎,诗人从“日月照耀”的云端跌落“惟觉枕席”的现实,此刻“古来万事东流水”的喟叹与“摧眉折腰”的愤懑形成双重变奏——前者将个体失意置于历史长河,后者以决绝姿态撕破封建等级的虚伪面纱。全诗最终在“且放白鹿”的归隐宣言与“安能”的激越质问间达成平衡:既借山水幻境完成对功名枷锁的超越,又以“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骨,树起中国文人对抗体制异化的精神丰碑,让现实挫折升华为永恒的艺术抗争。诗中天姥山的艺术形象具有三重维度:地理层面的真实存在(临剡溪、对天台)、文化层面的传说加持(天姥歌声、谢公屐痕)、诗人主体的精神投射(“势拔五岳”的夸张与“青冥浩荡”的幻境)。这种虚实交织的笔法,既源于李白青年时代“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实地探访积累,更暗含对现实秩序的隐喻性颠覆——当五岳的崇高地位被刻意贬抑,实则是诗人对长安三年“词臣”身份的隐性反抗。诗中梦境的递进结构颇具匠心:从“飞渡镜湖”的轻盈幻想到“迷花倚石”的迷离沉醉,从“熊咆龙吟”的惊悚震颤到“丘峦崩摧”的剧烈转折,最终在“青冥浩荡”的仙境中抵达精神巅峰。这种由实入虚、由惊入喜再转悲的情感曲线,恰似诗人仕途经历的微缩投影:初入长安的意气风发(青云梯)、宫廷生活的短暂辉煌(金银台)、最终觉醒的幻灭感(仙境破灭)。李白在仙境描绘中埋藏多重现实密码:“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云之君,既延续《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又暗合谢灵运山水诗的玄思特质;“虎鼓瑟”“鸾驾车”的奇幻场景,实为长安三年所见权贵奢靡的镜像投射。而“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大场面,既包含对自由人格的向往,也暗含对等级制度的嘲弄——当群仙无需跪拜、平等列队,恰与现实中“折腰事权贵”形成尖锐对比。结尾“安能摧眉折腰”的呐喊,表面是归隐山林的自嘲,深层却是对封建皇权“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精神蔑视。这种将个体尊严置于宇宙境界之上的书写,突破传统游仙诗的出世窠臼,在“古来万事东流水”的历史虚无感中,淬炼出“且放白鹿”的行动宣言,使全诗兼具山水诗的瑰丽、游仙诗的飘逸与讽喻诗的锋芒。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意象繁复层叠、情节跌宕起伏的笔触,构筑起瑰丽奇幻的意境,形成了磅礴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质。诗人虽借"古来万事东流水"的喟叹流露及时行乐的虚无色彩,但全篇却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为基调,在云海龙吟的天姥幻境中展开精神突围,其飞扬跋扈的想象与掷地有声的宣言相互激荡,字里行间充盈着挣脱桎梏的生命力量,全然没有传统叹世文本的颓唐气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范云:瀛洲难求而不必求,天姥可睹而实未睹,故欲因梦而睹之耳(“海客”四句下)。甚显(“半壁”二句下)。甚晦(“千岩万转”二句下)。又甚显(“洞天”四句下)。又甚晦(“霓为衣兮”四句下)。范云:“梦吴越”以下,梦之源也;次诸节,梦之波澜。其间显而晦,晦而显,至“失向来之烟霞”极而与人接矣,非太白之胸次、笔力,亦不能发此。“枕席”“烟霞”二句最有力。结语平衍,亦文势之当如此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梦游天姥吟》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到。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郭云:恍恍惚惚,奇奇幻幻,非满肚皮烟霞,决挥洒不出。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周珽曰:出于千丝铁网之思,运以百色流苏之局,忽而飞步凌顶,忽而烟云自舒。想其拈笔时,神魂毛发尽脱于毫楮而不自知,其神耶!吴山民曰:“天台四万八千丈”,形容语,“白发三千丈”同意,有形容天姥高意。“千岩万转”句,语有概括。下三句,梦中危景。又八句,梦中奇景。又四句,梦中所遇。“唯觉时之枕席”二语,篇中神句,结上启下。“世间行乐”二句,因梦生意。结超。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忽魂”四句,束上生下,笔意最紧。万斛之舟,收于一柁(末二句下)。

清黄白山、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 “飞渡镜湖月”以下,皆言梦中所历。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梦境,是仙境(“列缺霹雳”十二句下)。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酲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七古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域。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飘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柑生,丝毫不乱;若中间梦境迷离,不过词意伟怪耳。胡应麟以为“无首无尾,窈冥昏默”,是真不可以说梦也特谓非其才力,学之立见踬踣,则诚然耳。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 纵横变化,离奇光怪,以奇笔写梦境,吐句皆仙,着纸谷飞(“列缺霹雳”十句下)。砉然收勒,通体宗主攸在,线索都灵(“世间行乐”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方纲按:《扶风豪士歌》《梦游天姥吟》二篇,虽句法、音节极其变化,然实皆自然入拍,非任意参错也。秋谷于《豪士》篇但评其神变,于《天姥》篇则第云“观此知转韵元无定格”,正恐难以示后学耳。

清翁方纲《赵秋谷所传声调谱》

# 陪起,令人迷。“我欲”以下正叙梦,愈唱愈高,愈出愈奇“失向”句,收住。“世间”二句,入作意,因梦游推开,见世事皆成虚幻也;不如此,则作诗之旨无归宿。留别意,只末后一点。韩《记梦》之本。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奇离惝恍,似无门径可寻。细玩之,起首入梦不突,后幅出梦不竭,极恣肆幻化之中,又极经营惨淡之苦,若只貌其右句字面,则失之远矣。一起淡淡引入,至“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乘势即入,使笔如风,所谓缓则按辔徐行,急则短兵相接也。“湖月照我影”八句,他人捉笔可云已尽能事矣,岂料后边尚有许多奇奇怪怪。“千岩万转”二句,用仄韵一束以下至“仙之人兮”句,转韵不转气,全以笔力驱驾,遂成鞭山倒海之能,读云似未曾转韵者,有真气行乎其间也。此妙可心悟,不可言喻。出梦时,用“忽动悸以魄动”四句,似亦可以收煞得住,试想若不再足“世间行乐”二句,非但叫题不酲,抑亦尚欠圆满。“且放白鹿”二句,一纵一收,用笔灵妙不测。后来慢东坡解此法,他人多昧昧耳。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

# 严云:“半壁”一句,不独境界超绝,语音亦复高朗。严云:有意味在“青青”“澹澹”字作叠(“云青青兮”二句下)。严云:太白写仙人境界皆渺茫寂历,独此一段极真,极雄,反不似梦中语(“霓为衣兮”四句下)。又云:“世间”云云,甚达,甚警策,然自是唐人语,无宋气。

近代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桂曰:骚语奇奇怪怪。

明张含《李杜诗选》

# 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两座名蓬莱、方丈。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天台山的南面。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目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金银台:指神仙居所。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

现代萧涤非、马茂元、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下一篇:唐·李白《蜀道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