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千里凌波去":放舟于江面上,千里波涛,云水茫茫。
# 凌波去:乘风破浪而去。波,渡,逾越。
"略为吴山留顾":经过吴山只是稍微的浏览了一下景色。
# 留顾:停留瞻望。,吴山:泛指江南之山。,略为:稍微,形容时间短暂。
"云屯水府":云层密密聚集在水府附近,
# 水府:星官名。谓天将下雨。
"涛随神女":江涛汹涌追随着巫山神女奔走,
# 神女:指传说中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
"九江东注":众水汇成大江滔滔东注人海。
# 九江:诸水汇流而成的大江。九,极言其多。长江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故曰九江。
"北客翩然":匆匆奔波向南的北方游子,
# 翩然:指舟行迅疾如飞。,北客:北方南来之人,作者自称,因其家在洛阳,故曰北客。
"壮心偏感":满怀壮志却偏感报国到无门,
"年华将暮":随着年华流逝忽然觉得要走到垂暮之年。
"念伊嵩旧隐":想起伊阙和嵩山的隐居生活,
# 伊嵩:伊水与嵩山,均在河南境内。
"巢由故友":跟巢父、许由一样的林下故友,
# 巢由:巢父、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
"南柯梦、":那时的生活竟如同南柯一梦,
# 南柯梦:唐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谓: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国王以女妻之,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与敌战败,公主亦死,被遣回。醒后见槐树南枝下有一蚁穴,即梦中所历。后人因称为“南柯梦”。
"遽如许":很快消失转眼之间已成过去。
# 如许:如此。,遽:就。
"回首妖氛未扫":回望中原金兵还未彻底扫除,
# 妖氛:凶气,指金兵。
"问人间、":试问人间,
"英雄何处":抗敌的英雄在何处。
"奇谋报国":空怀有报效国家的奇谋良策,
"可怜无用":可怜无人赏识不被重用,
"尘昏白羽":白羽扇早已堆积满了灰尘。
# 白羽:白羽扇,古代儒将常挥白羽扇,指挥作战。
"铁锁横江":想当年东吴末帝孙皓用铁索横截江面,
# 铁锁横江:“铁锁”三句,以晋灭东吴比喻金兵宋,暗喻目前形势危急,不能再蹈“孙郎”的覆辙。孙郎,指三国东吴末帝孙皓。晋武帝司马炎派王濬造大船东下伐吴,吴军以铁锁、铁链横截长江,企图阻挡晋军前进。晋军用火烧毁铁锁,长驱东下,攻破金陵,孙皓被迫出降。
"锦帆冲浪":晋军的锦帆战船却破浪而来,
"孙郎良苦":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心情无比悲苦。
"但愁敲桂棹":如今我只能独自愁敲桂木短桨,
# 桂棹:船桨的美称,此代指船。
"悲吟梁甫":悲愤地低诵那古曲梁父吟,
# 梁甫:即《梁父吟》,一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今存古辞,传为诸葛亮所作。
"泪流如雨":热泪像雨一样横流。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行旅抒怀之作。词人避难江南舟行长江,面对壮丽江景,却无心赏玩,因自身是“北客”,空有报国志却无路,又叹年华将暮。忆起往昔洛阳隐居及故友,觉昔日生活如南柯一梦。更痛心金兵未退,英雄难寻,自己报国无门,只能悲吟。词人借古忧今,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和壮志难酬的悲愤,饱含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互文:词中的“云屯水府,涛随神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两句其实是说云和涛都聚集在水府,伴随着神女,并非云只在水府,涛只跟随神女,通过互文的手法,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奇幻景象,丰富了词的意境。直抒胸臆:“壮心偏感,年华将暮”直接抒发了词人虽有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且年华渐老的无奈与不满。“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则直接表达了对往昔隐居生活和故友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抒发去国离乡的深切感慨。“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开篇便以雄浑笔触勾勒出一幅壮阔画面:词人驾舟启航,于千里波涛、云水苍茫间穿行。面对秀丽的江南山水,他仅“略为留顾”,这一细节暗示出,昔日沉醉山水的闲适心境,早已被国破家亡的沉痛所取代,即使烟云环绕的吴越胜景,也难以唤起他的兴致。顺流东下时,除偶尔瞥向江苏南部山峦,入目皆是滚滚江水与悠悠白云。“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采用互文手法,生动展现长江之上云涛交织、气势磅礴的景象。面对如此雄浑壮阔的江景,词人思绪万千,不禁感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作为从洛阳南逃的“北客”,他虽怀抱报国壮志,却无奈生逢乱世,报国无门,且随着岁月流逝,年华渐老,这怎能不让人唏嘘感叹?这种感慨,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悲叹,更饱含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正因对当下时局的失望,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溯到往昔岁月,追忆过去的人和事。望着眼前青山绿水,词人想起昔日繁华的洛阳城,想起曾一同寄情山水的“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巢父、许由这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既代表着他曾经的友人,也是其往昔闲适生活的象征。“旧隐”与“故友”,无不勾起他的万千思绪,令他感慨不已。靖康之变前,那种疏狂自在、纵情山水的生活,如今已如梦幻泡影,一去不返,词人只能无奈长叹“南柯梦、遽如许”。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与无奈,本就令人痛苦,更何况身处乱世,国之将亡的悲痛,远超过韶华不再、壮志难酬的悲哀。下片以“念”字起笔,将视角拉回作者早年隐居洛阳的时光。“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词人回望中原,看到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消,发出“英雄何处”的沉痛发问,表达了对当时南宋朝廷无人能够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失望和痛心,体现了他对国事的深切关怀。“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空有报国的奇谋良策,却无人赏识和重用,白羽扇也早已布满灰尘,暗示了词人的报国之志无法实现,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引用三国时期东吴末帝孙皓用铁索横截江面,试图阻止晋军东下,但最终仍被晋军攻破金陵的历史典故,借古讽今,暗示南宋朝廷也面临着类似东吴的危险处境,委婉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前途的担忧。“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甫,泪流如雨”词人只能独自愁敲桂木短桨,悲愤地低诵着《梁父吟》,泪流如雨。《梁父吟》是诸葛亮未出山时喜爱吟诵的乐府诗篇,这里词人以诸葛亮自比,抒发了自己救亡有志、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悲痛,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4. 作品点评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全词情感直露、激昂慷慨,词人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词作真实展现了南渡时期词人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位不同于往日“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透过这首词,不仅能看到词人个人的情感脉络,更能折射出南渡时期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尤其是那些胸怀壮志却命途坎坷的江南志士的无奈处境,堪称南渡士人命运的生动缩影。
# 这首词以纪行为线索。从江上风光写到远行的感怀,由个人悲欢写到国家命运,篇末以“愁敲桂棹”回映篇首的“放船千里”。中间部分,抒情、议论并用,抒情率直,议论纵横.视野又极开阔,“千里”、“九江”尽收笔底,往古来今俱在望中.感情极痛快却极沉着,不避用典而仍明白如话。朱敦儒词的艺术成就于此可见,其风格豪放的一面也可于此中窥见一斑。
现代中国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林从龙《唐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苏轼《凌虚台记》
下一篇:宋·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