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爱":有谁能不喜爱,
"是江梅红绽":这江畔初绽的梅花。
"雪野寒空冻云晚":寒空下雪野茫茫,冻云低垂,暮色渐晚。
"看清溪绰约":看那清溪边的梅花,姿态柔美婉约,
"粉艳春风":粉艳之色仿佛沐浴着春风,
"包绛萼、姑射冰肌自暖":绛红色的花萼包裹着花瓣,如《庄子》中姑射山上肌肤若冰雪的仙子,虽处寒境却自有一股温暖的生机。
"上林花万品":上林苑中万种花卉,
"都借风流":皆凭借外界的风光争艳,
"国色天香任欣羡":纵有国色天香之姿,也只任人欣羡而已。
"共素娥青女":而这江梅,却与嫦娥(素娥)、霜神(青女),
"一笑相逢":在寂静的霜宫月殿中相逢一笑,
"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尘世之人难以得见这般清绝之景。
"想乘云、长往玉皇前":恍惚间,仿佛见它乘云直上玉帝御前,
"粲蕊佩明珰":以鲜艳的花蕊为饰,佩带着叮咚作响的玉珰,
# 明:一作月。
"侍清都燕":侍奉着天宫的盛宴。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1. 分段赏析
“何人不爱,是江梅初绽”两句以反问起笔,直抒对江梅初绽的喜爱,引发读者共鸣,奠定全词赞梅基调。“雪野寒空冻云晚”一句勾勒背景,以“雪野”“寒空”“冻云”等冷色调意象,渲染出荒寒孤寂的环境,反衬江梅绽放的难能可贵。“看清溪绰约,粉艳春风,包绛萼、姑射冰肌自暖”四句正面描写江梅:“溪”边梅影“绰约”,粉艳如沐春风,绛红萼片包裹下,以《庄子》“姑射仙子”典故喻其冰肌玉骨,且“自暖”二字暗指梅之坚韧,虽处寒境却自有生机。“上林花万品,都借风流,国色天香任欣羡”三句以“上林苑”万种花卉的世俗“风流”“国色天香”作对比,突出江梅不借外物、孤高自守的品格,暗含对庸常审美的疏离。“共素娥青女,一笑相逢,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四句引入神话意象:江梅与嫦娥(素娥)、霜神(青女)在“霜宫月殿”悄然相逢,“人不见”的寂静场景,既绘出梅与仙子共居清寒之境的默契,也隐含其不被尘世打扰的孤独与高洁。“想乘云、长往玉皇前,粲蕊佩鸣珰,侍清都燕”三句展开想象:江梅乘云直上天宫,以“粲蕊”为饰、“鸣珰”为佩,侍奉天庭宴会,赋予梅以超凡仙姿,将梅的高洁进一步升华至超脱世俗的仙境,寄托词人对纯粹精神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