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dào
n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4
wēi
gāo
zāi
shǔ
dào
zhī
nán
nán
shàng
qīng
tiān
cán
cóng
kāi
guó
máng
rán
ěr
lái
wàn
qiān
suì
qín
sài
tōng
rén
yān
西
dāng
tài
bái
yǒu
niǎo
dào
héng
jué
é
méi
diān
bēng
shān
cuī
zhuàng
shì
rán
hòu
tiān
shí
zhàn
xiāng
gōu
lián
shàng
yǒu
liù
lóng
huí
zhī
gāo
biāo
xià
yǒu
chōng
zhé
zhī
huí
chuān
huáng
zhī
fēi
shàng
guò
yuán
náo
chóu
pān
yuán
qīng
pán
pán
bǎi
jiǔ
zhé
yíng
yán
luán
mén
shēn
jǐng
yǎng
xié
shǒu
yīng
zuò
cháng
tàn
wèn
jūn
西
yóu
shí
huán
wèi
chán
yán
pān
dàn
jiàn
bēi
niǎo
háo
xióng
fēi
cóng
rào
lín
jiān
yòu
wén
guī
yuè
chóu
kōng
shān
shǔ
dào
zhī
nán
nán
shàng
qīng
tiān
shǐ
使
rén
tīng
diāo
zhū
yán
lián
fēng
tiān
yíng
chǐ
sōng
dào
guà
jué
fēi
tuān
liú
zhēng
xuān
huī
pīng
zhuǎn
shí
wàn
léi
xiǎn
jiē
ěr
yuǎn
dào
zhī
rén
wéi
lái
zāi
jiàn
zhēng
róng
ér
cuī
wéi
dāng
guān
wàn
kāi
suǒ
shǒu
huò
fěi
qīn
huà
wéi
láng
chái
zhāo
měng
cháng
shé
shǔn
xuè
shā
rén
jǐn
chéng
suī
yún
zǎo
huán
jiā
shǔ
dào
zhī
nán
nán
shàng
qīng
tiān
shēn
西
wàng
cháng
jiē

译文

唉呀呀!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好朋友啊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逐句剖析

"噫吁嚱":唉呀呀!

# 噫吁嚱:三个字都是叹词。

"危乎高哉":何其高竣,何其峭险!

# 危:高。

"蜀道之难":蜀道太难走呵,

# 蜀道:蜀中的道路,泛指蜀地(四川),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

"难于上青天":简直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 蚕丛及鱼凫: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王名。

"开国何茫然":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尔来:从那时以来,指古蜀国开国以来。

"不与秦塞通人烟":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 通人烟:人员往来。,秦塞:秦地的关塞。

"西当太白有鸟道":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 西当太白有鸟道:意思是,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人蜀之路,山势高峻,道路狭窄,只有鸟才能飞过。鸟道,人兽皆不能至的险峻狭窄山路。当,正对着。

"可以横绝峨眉巅":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 峨眉巅:峨眉顶峰。峨眉:峨眉山。,横绝:横越,飞越。

"地崩山摧壮士死":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 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个力士迎接。返回时路经梓潼(今四川剑阁南),看见一条大蛇钻人穴中,五个力士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力士和女子全被压死,山分为五岭,人蜀之路遂通。摧,毁坏,这里指崩塌。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 相:一作方。,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天梯:指高险的山路。一说指木制的栈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 六龙回日之高标: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由六条龙拉着,羲和是其御者。回,回转。高标,指高耸的山峰。一作“横河断海之浮云。”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 冲波逆折之回川: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冲波,激浪。逆折,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

# 尚:尚且。,黄鹤:即黄鹄,善高飞的大鸟,

"猿猱欲度愁攀援":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 援:一作缘。,猱:猿的一种,善攀援。

"青泥何盘盘":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 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青泥:指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境内,是由秦人蜀的要道。

"百步九折萦岩峦":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 岩峦:山峰。,萦:盘绕。,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扪参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

# 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胁息,屏住呼吸。,扪参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参、井,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扪,摸。历,穿越。

"以手抚膺坐长叹":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 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膺:胸。

"问君西游何时还":好朋友啊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 时:一作当。,西游:指入蜀。,问君:一作征人。

"畏途巉岩不可攀":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畏途:可怕的路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 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古,一作“枯”。,但见:只听见。

"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 雌从:一作呼雌,一作从雌。从:跟随。

"又闻子规啼夜月":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

# 又闻子规啼夜月:“又闻”二句:一本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愁空山":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

"蜀道之难":蜀道太难走呵,

"难于上青天":简直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 凋朱颜:使容颜大变。凋,用作使动,使…凋谢。

"连峰去天不盈尺":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 去天不盈尺:一作“入烟几千尺”。去,距离。盈,满、足。

"枯松倒挂倚绝壁":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 绝壁:陡峭的山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 喧豗:形容轰响。,飞湍:急流。

"砯崖转石万壑雷":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 砯崖转石万壑雷:(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使大石滚动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碌,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其险也如此":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 如此:一作“若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啊!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嗟,叹词。胡为:为什么。乎:语助词,无义。

"剑阁峥嵘而崔嵬":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 崔嵬:高峻的样子。,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

"一夫当关":只要一人把守,

# 一夫当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

"万夫莫开":千军万马难攻占。

# 莫开:不能打开。,夫:一作人。

"所守或匪亲":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

# 所守或匪亲: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此句与上句语本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或,倘若。匪,同“非”,不是。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亲:一作人。

"化为狼与豺":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 化为狼与豺: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此句与上句语本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

"朝避猛虎":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 朝:早上。

"夕避长蛇":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磨牙吮血":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 吮血:吸血。吮:吸。

"杀人如麻":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城虽云乐":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 锦城: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不如早还家":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之难":蜀道太难走呵,

"难于上青天":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 长咨嗟:一作“令人嗟”。咨嗟,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全篇共二百九十四字。诗人以蜀道山川的险峻为切入点,通过描绘陡峭山势、湍急水流、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荒芜寂静的林木、高耸连绵的绝壁等意象,层层渲染出蜀道的艰险难行。诗中画面交替呈现,山峦之高耸、江流之迅疾、地形之变幻、林木之萧索、峰壑之险绝,无不展现出摄人心魄的力量。作品既彰显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又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深切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蜀道难》的创作意图,自唐代以来便存在多种推测,学界大致有四种见解:其一认为此诗意在忧虑房琯、杜甫的处境,劝其速离蜀地,以避剑南节度使严武之祸;其二指其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所作,讽谏君王还归长安,免为蜀地豪强所制;其三解读为讥刺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拥险自立、抗衡朝廷;其四则主张此诗纯为吟咏蜀道奇险之景,别无深意。考其创作时间,该诗最早见于殷璠所编《河岳英灵集》,此集成书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足证《蜀道难》最迟成篇于此前。彼时安史之乱未起(755年始),玄宗仍居长安,房、杜二人亦未入蜀,故前二说显与史实相悖。至于讥刺章仇兼琼之说,参证史籍,章氏镇蜀期间屡求入朝任职,此说亦难成立。相较而言,第四种见解更契合作品本身对蜀道险峻风光的着力铺陈。另据唐孟棨《本事诗》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所载,贺知章任太子宾客时曾读此诗。若此说可信,则李白当于天宝元年(742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期间作成此篇。其时背景或与赠别友人相关:学者詹锳考证此为天宝年间李白在长安送王炎入蜀所作,诗中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句隐劝友人勿久滞蜀中,当早返长安免遭不测;亦有观点认为此诗或系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求仕未果,离京时赠别友人之作,借蜀道艰险寄托人生跋涉之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杂言古诗。作者借蜀道之险,既抒发了个人豪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又寄托了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关切,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噫吁嚱,危乎高哉!”开篇以三个重叠叹词直抒胸臆,毫无遮掩地倾泻对蜀道高峻艰险的强烈惊叹,将内心震撼直接传递给读者,奠定全诗激昂的情感基调。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上青天”的艰难作比,夸张极言蜀道艰险程度,用超乎常理的对比强化读者对蜀道难的直观感受,成为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引用:“地崩山摧壮士死”引用五丁开山的典故,传说秦惠王许嫁五位美女,蜀派五壮士迎亲,途中见大蛇入山,拉蛇导致山崩,壮士与美女皆死,山分处成蜀道。诗句借此事展现蜀道开凿的悲壮历程,凸显其形成的艰难。虚实结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虚写神话中太阳神的六龙车因山高无法逾越而折回,实写蜀道山峰的巍峨高耸,虚的神话与实的山势交融,更凸显蜀道高不可攀的特点。烘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善飞却难越蜀道,猿猱善攀仍觉难行。借这两种擅长登高攀援的动物都无法逾越的困境,侧面烘托蜀道高峻艰险至极,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行人入蜀的艰难程度。承上启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前句承接上文悲鸟号林、子规啼月的悲怆场景,强化蜀道给人的心理冲击;后句开启下文对连峰接天、飞湍轰鸣等更险景象的描写,自然勾连上下内容。动静结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以静态勾勒山峰之高、绝壁之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以动态写水流奔涌、山石撞击的声响。静景奠定险峻基调,动景增添惊险气势,静动相衬凸显蜀道险恶。渲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悲鸟在古木间哀号、子规在夜月下啼鸣的凄清声响,渲染出蜀道阴森孤寂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行路途中的愁苦与恐惧。化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化用古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既直接写出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又暗指若守关者非亲信,则险关可能沦为叛乱工具,暗含对战乱的警惕。互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并非仅早晨避猛虎、傍晚避长蛇,而是“朝夕皆避猛虎与长蛇”,通过互文手法,强调战乱环境下危险无处不在,时刻威胁行人安全。想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传说太阳由六龙驾车而行,诗人想象太阳行至蜀道山峰处也需掉头折返,以神话想象极写山峰之高不可攀,赋予诗句浪漫奇幻色彩。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各有侧重。首现关联“蚕丛鱼凫开国茫然”,强调蜀道开辟之难;再现衔接“畏途巉岩”“连峰绝壁”,突出行路之难;三现呼应“剑阁战乱”,点明安居之难,层层深入贯穿全诗。双关:“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表面描写猛虎长蛇撕咬吸血、滥杀生灵的凶残,实则暗指据险叛乱者像猛兽般残害百姓的暴虐行径,一语双关揭露社会环境的险恶。反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黄鹤本善高空翱翔,却“不得过”蜀道;猿猱本善攀援绝壁,却“愁攀援”此山。以两种擅长登高涉险的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困境,反衬蜀道山势的极高极险,通过他物的“难”凸显人行走的“更难”,强化山高路险的感受。正衬:“枯松倒挂倚绝壁”以枯松艰难倒挂于绝壁的状态,正衬绝壁的陡峭险峻。枯松本需依附稳固之地生长,却能“倒挂”于绝壁,可见绝壁之险已到极致,用枯松的生存状态衬托山势的高危,强化了山川之险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从开头至“天梯石栈相钩连”,四韵铺陈,奠定全诗豪迈基调。诗人引入“五丁开山”神话,点染神奇色彩。“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既可指神话中的五丁力士,亦可视作对无数开山修路而献身的劳苦民众的颂扬。正是他们的牺牲,方有秦蜀栈道的连通。此段四韵八句,道尽蜀道由来。第二段共用九韵,摹写蜀道“天梯石栈”之险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神话:羲和驾六龙载日巡天,极言山势之高,竟使日神之车也须折返。“高标”在此非山名,实指巍峨至极的山峰,与下文“回川”相对。“六龙回日”之后,续写蜀山高危险绝:黄鹤难越,猿猱愁攀。青泥岭百步九折,盘绕山岩,行人步履维艰。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此段前半四韵八句,一气呵成,尽显蜀道之难。“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点出赠别之意。不同于寻常送别诗的直白叮咛,此句嵌入艰险描绘之中,既问归期,更暗含往返皆险之意,本身亦成蜀道艰难之写照。“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笔锋转向山中鸟兽。险峰峭壁之上,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此段末以一韵二句作结。重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言此情此景足以令人闻之色变。第三段韵法稍显参差,依诗意可分为两部分。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胡为乎来哉”为一部分。前四句续写山水之险:峰峦接天,枯松倒挂绝壁;飞湍瀑流,激荡崖石,声如万壑雷鸣。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第四段、“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篇末为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然而若所任守将非忠信可靠之人,则险地反成祸端。此论已超越乐府旧题范畴,暗指蜀地物产丰饶,为关中经济所倚重,但是初唐以来,因用人不当,屡引外族入侵,致使蜀秦震动,生灵涂炭。此段在诗中虽似旁逸斜出,于送别诗中尤显主旨游离,实际上是诗人忧心之表露:蜀中形势复杂,险要易滋割据。诗人恐友人卷入险地,遭逢不测,故于篇末再发警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呼应前文“问君西游何时还”之深意。

4. 作品点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古蜀道那弯弯曲曲、高耸险峻、崎岖不平的样子,被他写得仿佛就在眼前,像一幅惊心动魄的山水长卷。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他不是站在旁边冷冰冰地看风景,而是把整个心魂都抛进这山水之间,借着赞叹那些飞泻的瀑布、吓人的急流、陡峭的山峰和幽深的峡谷,来唱出自己心中的豪情与梦想。这些山水因为他倾注了情感,好像也活了过来,有了心跳和呼吸,显出一种飞动的生命和惊人的气势。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说山高?他就写“上面有高到让太阳神驾着六条龙都得掉头绕路的山峰”;说路险?他就写“山崩地裂压死了开路的壮士,然后才有天梯栈道把路接通”。他的笔力真是能呼风唤雨、驱山赶海!思绪从远古蚕丛鱼凫开国的传说,跳到五丁力士劈山的神迹,再飞到六龙拉着太阳车掉头的奇观,又落到月夜子规鸟的哀啼……这些想象自由翱翔,在诗里造出个天地浩荡的世界,充满了令人神往的奇幻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孕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足称誉光赫。

唐孟棨《本事诗》

# 七言长古篇法……旧题乃篇末一、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别离》《洗兵马行》是也。

元范梈《木天禁语》

# 刘须溪云: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在言。

明高棅《唐诗品汇》

# 九言体,无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卷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惟太白上篇突出两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

# 辞旨深远,雄浑飘逸,杜子美所不可到。欧阳子以《庐山高》方之,殊为哂。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太白创体,空前绝后。诸说纷纷不一,然细观此诗,定为明皇幸蜀而作。萧说是。

明李沂《唐诗援》

# 太白长歌,森秀飞扬,疾于风雨,本其才性独诣,非由人力。人所不及在此,诗教大坏亦在此。后生学步,奋猛亢厉之音作,而温柔敦厚之意尽,露才扬己,长慠负气、辞人所以多轻薄,由来远已。嗟乎,西日东流,又岂人力哉!但可谓之唐体而已矣。

明郝敬《批选唐诗》

# 《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时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说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时一人事实之,反失之细而不足味矣。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蜀道难》近赋体,魁梧奇谲,知是伟大。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周珽曰:……“一夫当关”四句,设意外之忧;“朝避猛虎”四句,指阶见之恐,见变生肘腋,地终不可居。总言蜀道之难也。劈空落想,窍凿幽发,应使笔墨生而混沌死。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屈原《离骚》本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厌饫……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变幻神奇,仙而不鬼,长吉魔语视之何如?亘古代无能仿象,才涉意即入长吉魔中矣。通篇奇险,不涉旁意,不参平调,其胜《天姥》《鸣皋》以此。

明邢昉《唐风定》

# (七言古)又有长短句者,唐惟李太白多有之,然不必学。如《蜀道难》……效之而无其才,洵难免沧溟“英雄欺人”之诮。

清翁方纲《王文简古诗平仄论》

# 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清黄生《增订唐诗摘钞》

# 《蜀道难》一篇,真与河岳并垂不朽。即起句“噫吁戏,危沪高哉”七字,如累棋架卵,谁敢并于一处?至其造句之妙:“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扯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虚转石万壑雷。”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又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不惟刘璋、李势恨事如见,即孟知祥一辈亦逆揭其肺肝。此真诗之有关系者,岂特文词之雄!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篇中三言蜀道之难,所谓一唱三叹也。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创格也。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

# 太白《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冲,惝恍莫测。

清吴震方《放胆诗》

# 《蜀道难》,旧题也,太白为之,加奇肆耳。此千古绝调也,后人妄意学步,何其不知量也!“噫吁嚱,危乎高哉”,七字五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无理之极,俗本作“连峰入烟几千尺”,有理之极。无理之妙,妙不可言。有理之不妙,其不妙亦不可胜言。举此一隅,即是学诗家万金良药也。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

# “尔来四万八千岁”,此云总非实据也。人言文人无实语,而不知文章家妙在跌宕;每说到已甚,太白用此,正跌宕法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一提,此句妙有关锁,上来笔气纵横,逸宕不如此,则散无统束矣。“锦城虽云乐”:上面说到蜀如此可惊、可畏,而忽下一“乐”字,妙极。“不如早还家”:此虽是乐,不可久居,“不如早还家”之句尤乐也。文势至此甚紧,必须一放,方得宽转,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提此句为结束,妙。篇中凡三见,与《庄子·逍遥游》叙鲲鹏同。吾尝谓作长篇古诗,须读《庄子》《史记》。子美歌行纯学《史记》,太白歌行纯学《庄子》。故两先生为歌行之双绝,不诬也。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 笔阵纵撗,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太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凡三叠。管子曰:“使海于有蔽,渠弥于有渚,纲山于有牢。”谷梁氏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一篇之中,三番叙述,愈见其妙。所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者也。

清乔亿《剑溪说诗》

# 造语奇险(“地崩山摧”二句下)。玩此,为明皇幸蜀作无疑(“问君西游”句下)。兜来何等力量(“其险”句下)。高文险语,动魄惊心(“磨牙”二句下)。主意在此(“不如”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严云:提“蜀道难”,篇中三致意;用“噫吁戏”三字起,非无谓。后人学袭,便成恶道。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 《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属《相和歌·瑟调曲》,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李)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壮士死:传说秦惠玉嫁五美女给蜀,蜀国派五位壮士去迎接,返至梓关,遇山崩,五壮士被压死,五美女上山化为石。

《唐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下一篇: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