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见梅追和一首":每年见到梅花都会追和一首诗,
"终恨有儿女子态耳":始终遗憾有儿女似的忸怩情态。
"竹里一枝梅":竹林里有一枝梅花,
"雨洗娟娟静":被雨水洗得洁净而娴静。
# 娟娟:姿态柔美貌。
"疑是佳人日暮来":怀疑是佳人在日暮时分到来,
"绰约风前影":那风前摇曳的身影柔美动人。
# 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新恨有谁知":新的愁恨有谁能知道,
"往事何堪省":往事不堪回首啊。
"梦绕阳台寂寞回":梦绕着阳台后寂寞地归来,
"沾袖余香冷":衣袖上沾染的香气已冷。
宋代词人
向子湮(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哲宗元符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豫章郡王席上》。著有《酒边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词。描绘了在竹林之中,有一枝梅花经雨洗后显得娟秀静谧,词人将其想象成日暮时分在风中姿态绰约的佳人。进而由梅花触动情思,感慨新的愁恨无人知晓,往昔之事不忍回顾。通过梦境表达对过去的追念,醒来只觉寂寞,连衣袖上残留的梅花余香也已冰冷,营造出孤寂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拟人:“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将梅花拟人化,把它想象成日暮前来的佳人,在风中姿态绰约,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梅花的柔美姿态,赋予梅花人的韵味,为抒情做铺垫。虚实结合:“梦绕阳台寂寞回”是虚写梦境,词人在梦中追寻往昔,醒来却只剩寂寞,与眼前的梅花实景相结合,使情感表达更丰富深沉,强化了孤寂与失落之感。
3. 分段赏析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开篇描绘出竹林里梅花的清幽之景,经过雨水洗礼的梅花显得更加洁净娴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由眼前的梅花联想到日暮时分前来、风前身影柔美的佳人,将梅花拟人化,使梅花具有了人的情感与姿态,增添了词的美感和韵味。“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下阕由景入情,“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直抒胸臆,表达出内心新愁旧恨无人理解的孤独与痛苦。“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通过描写梦境与现实的落差,梦中绕着阳台却只能寂寞地归来,衣袖上沾染的香气已冷,进一步强化了怀人的愁绪和内心的寂寞,使全词的情感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