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池西廊":在池塘西边建造回廊,
"疏理池东树":在池塘东边修剪树木。
"此意人不知":这种心意别人不知道,
"欲为待月处":我想要把它当作等待月亮升起的地方。
"持刀间密竹":拿着刀砍伐茂密的竹子,
# 间:一作𠜴。
"竹少风来多":竹子少了风就吹过来得多。
"此意人不会":这种心意别人不理解,
"欲令池有波":我想要让池塘泛起波浪。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结构池西廊,疏理池东树”这两句直白地描述了诗人在池边的建设行为。“结构”和“疏理”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的积极主动,体现出他对池边环境的用心打造,为后文表达自己的心意做铺垫。“此意人不知,欲为待月处”中“此意人不知”强调了诗人独特的心思不被他人理解,“欲为待月处”则点明了他的目的,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等待月亮升起的美妙之地,表现出他对美好意境的追求。第二首“持刀间密竹,竹少风来多”诗人继续描述自己在池边的举动,砍伐密竹。“竹少风来多”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暗示了诗人希望打破现有的状态,让环境有新的变化,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再次强调自己的心意不被他人理解,“欲令池有波”进一步表明诗人想要让池塘有波澜,增添动态之美,体现出他对生活充满想象和追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