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温未宜人":冬天温暖的天气并不适宜人,
"风雪中夜止":风雪在半夜的时候停止了。
"疾雷略吾窗":迅猛的雷声掠过我的窗户,
"轻冰入吾被":轻薄的冰溜进了我的被子。
"病去适三日":病刚好了才三天,
"惊起存一气":被惊醒后感觉到气息还在。
"心安气亦安":内心安定气息也就安定,
"二物本非二":这两者本来就不是分开的。
"皎然一寸灯":明亮的一寸灯光,
"下烛九泉底":向下能照亮黄泉之底。
"物来无不应":事物来临没有不应和的,
"物去未尝昧":事物离去也未曾昏昧。
"恨我俗缘深":遗憾我与世俗的缘分太过深厚,
"挠此古佛智":扰乱了如古佛般的智慧。
"医来视六脉":医生来查看六脉,
"六脉非昔比":六脉和从前不一样了。
# 六脉非昔比:自注:医适有此言。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冬温未宜人,风雪中夜止。疾雷略吾窗,轻冰入吾被”,诗人先点明冬夜的天气状况,风雪半夜停却带来疾雷与轻冰,营造出不安的氛围,描绘出风雪夜惊扰的场景,为后文心境的转变埋下伏笔。中间八句“病去适三日,惊起存一气。心安气亦安,二物本非二。皎然一寸灯,下烛九泉底。物来无不应,物去未尝昧”,从自身病愈被惊醒说起,进而展开对心境与气息关系的思考,提出心安气安的观点,并以灯光作比,阐述内心应如何应对外物,展现出诗人对心境的深入思索,从具体经历上升到哲理层面。最后四句“恨我俗绿深,挠此古佛智。医来视六脉,六脉非昔比”,诗人在思考后,转而对自己进行反思,遗憾世俗之念对内心的干扰。结尾写医生诊脉,脉象变化,似暗示心境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从心境思考延伸到对自身状态的整体感悟。
上一篇:宋·释绍昙《古源》
下一篇:宋·释重顯《颂一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