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huáng
ēn
·
·
xiǎo
yuán
ér

朝代:宋作者:朱敦儒浏览量:3
xiǎo
yuán
ér
liǎng
sān
huā
zhú
suí
xuán
zhuāng
zhuì
jǐn
槿
máo
shè
biàn
便
yǒu
shān
jiā
fēng
wèi
děng
xián
chí
shàng
yǐn
lín
jiān
zuì
dōu
wèi
jiā
xiōng
zhōng
shì
fēng
jǐng
zhēng
lái
chèn
yóu
chèn
xīn
shèng
huó
rén
jiān
suì
dòng
tiān
shuí
dào
zài
chén
huán
wài

译文

一座小小的园子,两三亩田地。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园子。槿树篱笆茅草房屋,便有了山家的风味。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醉于林间。在静谧恬静的山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心中没有任何牵挂。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仿佛嬉戏相迎。此生称心如意。余生不过寥寥数年。在这个人间洞天里度此余年,就好像尘世之外。

逐句剖析

"一个小园儿":一座小小的园子,

"两三亩地":两三亩田地。

"花竹随宜旋装缀":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园子。

# 旋:很快。,随宜:按方位地势安排。

"槿篱茅舍":槿树篱笆茅草房屋,

# 槿篱:以槿树枝做成的篱笆。槿:槿树。

"便有山家风味":便有了山家的风味。

"等闲池上饮":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

"林间醉":醉于林间。

"都为自家":在静谧恬静的山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

"胸中无事":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风景争来趁游戏":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仿佛嬉戏相迎。

# 趁游戏:趁机游戏人间取悦人们。

"称心如意":此生称心如意。

"剩活人间几岁":余生不过寥寥数年。

"洞天谁道在":在这个人间洞天里度此余年,

# 洞天:教用以称神仙所居的洞府。

"尘寰外":就好像尘世之外。

# 尘寰:犹尘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晚年的隐逸之作。上片以简朴的田园意象开篇,“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以家常小数目起笔,勾勒出山居生活的质朴底色。随后“花竹随宜旋装缀”三句,通过槿篱、茅舍的布局,点染出返璞归真的山野意趣。末二句“等闲池上饮,林间醉”则以动静相生的笔法,定格了词人纵情诗酒、与自然相契的闲散身姿。下片转入议论,首二句写作者心中了无牵挂。次二句强调“称心如意”与前面“胸中无事”一样,由景入情,以“胸中无事”道出超脱尘俗的心境,借“风景争来趁游戏”的拟人化表达,展现物我相谐的豁达结句“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以倒装句式收束全词,既呼应上片的田园图景,又将人间烟火升华为精神洞天,余韵悠长全词语言平白如话,以“一个”“两三”等口语入词,在淡雅中透出知足常乐的生命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是南宋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朱敦儒因遭弹劾罢官,改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崇道观提举。十余载后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方获准致仕,次年仍暂居临海,未几便归隐嘉禾(今浙江嘉兴)岩壑之间。此词或与《感皇恩·早起未梳头》同为退隐嘉禾初期所作,皆以白描笔法抒写山居闲趣,其中“等闲池上饮,林间醉”等句,恰是词人潜心山居、悠然自得的隐居情趣之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是一首以生活为主题的词,上片写山居小园的简朴环境与饮酒醉卧的闲适日常;下片写胸中无事的澄明心境与尘世即洞天的超然领悟。表达了词人归隐后淡泊自足、物我相谐的隐逸之乐,以及对知足寡欲人生哲学的践行。

2. 写作手法

烘托:“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以简朴的篱笆、茅屋等物象侧面烘托隐逸生活的清幽,未直言心境,却通过环境细节展现超脱尘俗的志趣。反衬:以动衬静,“风景争来趁游戏”借“争来”的动态反衬词人“胸中无事”的静态心境,烘托物我相谐的闲适。白描:“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全词开篇以口语化数字白描空间,不加雕饰,如童谣般质朴,凸显知足寡欲的人生态度。“花竹随宜旋装缀”,仅用“随宜”二字概括栽种布局,以简笔勾勒田园风物,展现随性自然的隐逸情趣。寓情于景:“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表面写饮酒醉卧的日常,实则暗含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借山水之景寄托超然物外的襟怀。“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以倒装收束,将小园比作人间仙境,寓含“隐逸即乐土”的哲思,景中藏情,余韵深远。倒装:末句“洞天谁道在、尘寰外”,原句应为“谁道洞天在尘寰外”,倒置后既协韵律,又强调“洞天”即在眼前,强化对现世隐逸的肯定。拟人:“风景争来趁游戏”,赋予风景以“争”、“趁”的主动姿态,拟人化展现词人心境澄明时万物皆亲的自然互动,暗含道家天人合一之理。

3. 分段赏析

上片“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以童谣式口语、数量词白描空间,奠定全词质朴基调,暗含知足常乐之思。“花竹随宜旋装缀”,随性栽植的动作描写,寓“闲适”于动态场景,呼应“胸中无事”;仅用“随宜”二字概括栽种布局,以简笔勾勒田园风物,展现随性自然的隐逸情趣。“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简笔勾勒物象,以“槿篱”、“茅舍”烘托隐逸氛围,未言志而志自显。“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表面写饮酒醉卧的日常,实则暗含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借山水之景寄托超然物外的襟怀。下片“都为自家,胸中无事”直抒胸臆,直陈无欲心境,与上片白描场景形成“景—情”互证。“风景争来趁游戏”拟人化写景,赋予风景以“争”、“趁”的主动姿态,拟人化展现词人心境澄明时万物皆亲的自然互动,“争”字活化自然,暗含道家“万物皆备于我”的观照视角。“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直言生命有限与及时行乐,此外这两句还透露出一丝哀婉悲戚和几许慨叹光阴如梭的无奈之情。在超然中渗入暮年苍凉,深化主题厚度。“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人生过半,剩下的每寸光阴,词人都打算在这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洞天”度过,怡然自得、自娱自乐的满足感跃然纸上。颠覆传统仙隐观念,以倒装强调“人间即乐土”,收束全词于哲理升华。

4. 作品点评

通篇以全景视角铺陈,辅以细节勾勒,词人寄情山水的情怀跃然纸上。字句间透出清雅意趣,弥漫着超脱尘俗的悠然意趣,既令人心境澄明,又唤起对生机勃勃的山林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语浅而意深,节短而韵长,可说是这首小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现代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笃文《宋词鉴赏辞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下一篇:宋·戴复古《僮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