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jiǔ
huā
qián
wèn
jū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jiǔ
huā
qián
wèn
jūn
shì
jiān
liú
chūn
zòng
shǐ
使
qīng
chūn
liú
zhù
qíng
huā
duì
yǒu
qíng
rén
rèn
shì
hǎo
huā
luò
hóng
yán
néng
shí
xīn
àn
xiǎng
shēng
shí
hǎo
wéi
yǒu
qīng
dào
jīn
zūn

译文

我端着酒在花前想问一问您。这世间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春天留住呢?即使青春能够留得住。那也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无情的花对着有情的人。就算是再好的花也必然会落去。自古以来。红颜又能有多长时间保持新鲜呢?暗暗地想人生什么时候才是美好的呢?只有。唱一曲清歌,倒满一杯酒。

逐句剖析

"把酒花前欲问君":我端着酒在花前想问一问您。

"世间何计可留春":这世间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春天留住呢?

"纵使青春留得住":即使青春能够留得住。

"虚语":那也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无情花对有情人":无情的花对着有情的人。

"任是好花须落去":就算是再好的花也必然会落去。

"自古":自古以来。

"红颜能得几时新":红颜又能有多长时间保持新鲜呢?

"暗想浮生何时好":暗暗地想人生什么时候才是美好的呢?

"唯有":只有。

"清歌一曲倒金尊":唱一曲清歌,倒满一杯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君》是欧阳修的一首伤春惜时之作。词人在花前饮酒,不禁思考世间能否留住春天,明知青春难留,花终会落,由此联想到人生短暂,红颜易老。在对浮生的思索中,认为唯有清歌美酒能带来片刻的美好,以一种看似豁达实则无奈的心态面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体现了词人对生命与时光的独特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以“把酒花前”的场景开篇,借“花”这一意象展开,花的无情落去与诗人的有情形成对比,抒发了对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将情感融入到对花的描写之中。虚实结合:“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为虚写,是诗人的一种假设和想象,即便青春能留住,也不过是虚言罢了。而“把酒花前”“无情花对有情人”等则是实写眼前之景和当下之事,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和情感空间。对比:“无情花对有情人”将花的无情与人的有情进行对比,以花的无情衬托出人的多情,更显诗人对时光和青春的留恋。“任是好花须落去”中好花的落去与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不舍形成对比,突出了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主题。直抒胸臆:“暗想浮生何时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尊”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认为只有在清歌中倒满酒杯,享受当下,才是人生的一种美好,直接抒发了诗人在时光流逝面前的无奈与超脱。

2. 分段赏析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君》上片:“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开篇以把酒问花的形式,提出能否留住春天的疑问,奠定了伤春的基调。“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即使青春能留住也是虚言,花无情而人有情,更显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下片:“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红颜能得几时新”,进一步强调花必然会落,就像红颜难以长久,从自然现象延伸到人生。“暗想浮生何时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尊”,在对人生的思索后,得出唯有清歌美酒能带来美好的结论,看似洒脱,实则饱含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史浩《如梦令·粉脸霞生一缕》

下一篇:宋·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