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bì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yuán
shí
nián
zuǒ
qiān
jiǔ
jiāng
jùn
míng
nián
qiū
sòng
pén
kǒu
wén
zhōu
zhōng
tán
zhě
tīng
yīn
zhēng
zhēng
rán
yǒu
jīng
shēng
wèn
rén
běn
cháng
ān
chāng
cháng
xué
cáo
èr
shàn
cái
nián
zhǎng
shuāi
wěi
shēn
wéi
rén
suì
mìng
jiǔ
shǐ
使
kuài
tán
shù
mǐn
rán
shào
xiǎo
shí
huān
shì
jīn
piāo
lún
qiáo
cuì
zhuǎn
jiāng
jiān
chū
guān
èr
nián
tián
rán
ān
gǎn
rén
yán
shì
shǐ
jué
yǒu
qiān
zhé
yīn
wéi
cháng
zèng
zhī
fán
liù
bǎi
shí
liù
yán
mìng
yuē
xíng
xún
yáng
jiāng
tóu
sòng
fēng
huā
qiū
zhǔ
rén
xià
zài
chuán
jiǔ
yǐn
guǎn
xián
zuì
chéng
huān
cǎn
jiāng
bié
bié
shí
máng
máng
jiāng
jìn
yuè
wén
shuǐ
shàng
shēng
zhǔ
rén
wàng
guī
xún
shēng
àn
wèn
tán
zhě
shuí
shēng
tíng
chí
chuán
xiāng
jìn
yāo
xiāng
jiàn
tiān
jiǔ
huí
dēng
chóng
kāi
yàn
qiān
wàn
huàn
shǐ
chū
lái
yóu
bào
bàn
zhē
miàn
zhuǎn
zhóu
xián
sān
liǎng
shēng
wèi
chéng
diào
xiān
yǒu
qíng
xián
xián
yǎn
shēng
shēng
píng
shēng
zhì
méi
xìn
shǒu
tán
shuō
jìn
xīn
zhōng
xiàn
shì
qīng
lǒng
màn
niǎn
tiǎo
chū
wéi
cháng
hòu
liù
yāo
xián
cáo
cáo
xiǎo
xián
qiè
qiè
cáo
cáo
qiè
qiè
cuò
tán
zhū
xiǎo
zhū
luò
pán
jiàn
guān
yīng
huā
huá
yōu
quán
liú
bīng
xià
nán
bīng
quán
lěng
xián
níng
jué
níng
jué
tōng
shēng
zàn
xiē
bié
yǒu
yōu
chóu
àn
hèn
shēng
shí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yín
píng
zhà
shuǐ
jiāng
bèng
tiě
chū
dāo
qiāng
míng
zhōng
shōu
dāng
xīn
huà
xián
shēng
liè
dōng
chuán
西
fǎng
qiǎo
yán
wéi
jiàn
jiāng
xīn
qiū
yuè
bái
chén
yín
fàng
chā
xián
zhōng
zhěng
dùn
cháng
liǎn
róng
yán
běn
shì
jīng
chéng
jiā
zài
líng
xià
zhù
shí
sān
xué
chéng
míng
shǔ
jiào
fāng
céng
jiāo
shàn
cái
zhuāng
chéng
měi
bèi
qiū
niáng
líng
nián
shào
zhēng
chán
tóu
hóng
xiāo
zhī
shù
diàn
tóu
yín
jié
suì
xuè
lúo
qún
fān
jǐu
jīn
nián
huān
xiào
míng
nián
qiū
yuè
chūn
fēng
děng
xián
zǒu
cóng
jūn
ā
zhāo
lái
yán
mén
qián
lěng
luò
ān
lǎo
jià
zuò
shāng
rén
shāng
rén
zhòng
qīng
bié
qián
yuè
liáng
mǎi
chá
lái
jiāng
kǒu
shǒu
kōng
chuán
rào
chuán
yuè
míng
jiāng
shuǐ
hán
shēn
mèng
shào
nián
shì
mèng
zhuāng
lèi
hóng
lán
gān
wén
tàn
yòu
wén
chóng
tóng
shì
tiān
lún
luò
rén
xiāng
féng
céng
xiāng
shí
cóng
nián
jīng
zhé
bìng
xún
yáng
chéng
xún
yáng
yīn
yuè
zhōng
suì
wén
zhú
shēng
zhù
jìn
pén
jiāng
shī
湿
huáng
zhú
rào
zhái
shēng
jiān
dàn
wén
juān
xuè
yuán
āi
míng
chūn
jiāng
huā
zhāo
qiū
yuè
wǎng
wǎng
jiǔ
hái​​
qīng
shān
cūn
ōu
zhāo
zhā
nán
wéi
tīng
jīn
wén
jūn
tīng
xiān
yuè
ěr
zàn
míng
gèng
zuò
tán
wèi
jūn
fān
zuò
xíng
gǎn
yán
liáng
jiǔ
què
zuò
xián
xián
zhuǎn
xiàng
qián
shēng
mǎn
zuò
chóng
wén
jiē
yǎn
zuò
zhōng
xià
shuí
zuì
duō
jiāng
zhōu
qīng
shān
shī
湿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学习技艺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轻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像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了,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像银瓶突破裂,水浆迸射一样,像铁骑突然冲出,刀枪齐鸣一般。乐曲终了,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间部位划过四弦,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老鸨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从梦中哭醒,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逐句剖析

"元和十年":元和十年,

#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806—820)。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九江郡:设于隋代,唐代称为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予:同“余”,我。

"明年秋":次年秋天,

# 明年:第二年。

"送客湓浦口":到湓浦口送客,

# 湓浦口:湓江流入长江的地方,在今九江西。湓浦,又叫湓江,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

"听其音":细审那声音,

"铮铮然有京都声":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

#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问其人":我询问她的来历,

"本长安倡女":原来是长安的歌女,

#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尝学琵琶于穆、":曾经学习技艺跟穆、

"曹二善才":曹这两位琵琶名家,

# 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是“能手”的意思。

"年长色衰":后来年长色衰,

"委身为贾人妇":嫁给一位商人为妻。

# 贾人:商人。,委身: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

"遂命酒":于是我吩咐摆酒,

# 命酒:叫人摆酒。

"使快弹数曲":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

# 快:畅快。

"曲罢悯然":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

# 悯然:忧郁的样子。一作“悯默”。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叙说自己年轻时欢乐的往事,

"今漂沦憔悴":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

# 漂沦:漂泊流落。

"转徙于江湖间":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

"予出官二年":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

# 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恬然自安":一向心境平和,

# 恬然:宁静安适的样子。

"感斯人言":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

# 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因为长句":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

# 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为:创作。

"歌以赠之":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

# 歌:作歌,动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

# 言:字。,六百一十六:《全唐诗》《白氏长庆集》均作“六百一十二”。,凡:共。

"命曰《琵琶行》":命题为《琵琶行》。

# 命:命名,题名。

"浔阳江头夜送客":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 浔阳江头:万里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江头:江边。

"枫叶荻花秋瑟瑟":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 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一作索索。,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生长在水边。

"主人下马客在船":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

# 主人:白居易自指。

"举酒欲饮无管弦":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暗问弹者谁":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 暗问:低声询问。

"琵琶声停欲语迟":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 欲语迟:将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移船相近邀相见":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 回灯:重新掌灯。一说“移灯”。回:再。

"千呼万唤始出来":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 抱:一作把。

"转轴拨弦三两声":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 两:一作五。,转轴拨弦: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这里指调弦校音。

"未成曲调先有情":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 思:深长的情思。,掩抑:声音低沉。

"似诉平生不得志":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 志:一作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 续续弹:连续弹奏。续续:连续。,信手:随手。指很纯熟自然。,低眉:低头。

"说尽心中无限事":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抚拢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

# 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拢,扣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

"初为《霓裳》后《六幺》":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 《六幺》:即《六幺令》,唐代乐曲名。一作绿腰。,《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大弦嘈嘈如急雨":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 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舒长。,大弦:指琵琶四根弦中的粗弦。

"小弦切切如私语":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 切切:形容声音轻细急促。,小弦:指琵琶上的细弦。

"嘈嘈切切错杂弹":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大珠小珠落玉盘":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 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别比喻乐声的重浊和清脆。一说,形容声音的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

# 间关莺语花底滑: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间关,形容鸟鸣婉转。

"幽咽泉流冰下难":像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

# 幽咽泉流冰下难:像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幽咽,形容乐声梗塞不畅。难,艰难,形容乐声滞塞难通。一作滩。与滑相对,有涩之意。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冰:一作水。

"冰泉冷涩弦凝绝":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了,

# 冰泉冷涩弦凝绝: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了。这是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凝绝:凝滞。凝,一作“疑”。

"凝绝不通声暂歇":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 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 幽愁暗恨:潜藏在内心的愁恨。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银瓶乍破水浆迸":像银瓶突破裂,水浆迸射一样,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句:像银瓶突破裂,水浆迸射一样;像铁骑突然冲出,刀枪齐鸣一般。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迸:溅射。

"铁骑突出刀枪鸣":像铁骑突然冲出,刀枪齐鸣一般。

# 铁骑:带甲的骑兵。

"曲终收拨当心画":乐曲终了,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间部位划过四弦,

# 曲终收拨当心画:乐曲终了,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间部位划过四弦。这是弹奏琵琶到一曲结束时的常用手法。曲终,乐曲结束。拨,拨子,弹奏弦乐的用具。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四弦一声如裂帛":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 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四弦一声:四根弦同时发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 舫:船。,船:一作“舟”。

"唯见江心秋月白":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 见:一作有。

"沉吟放拨插弦中":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 敛容:显出端庄的脸色。

"自言本是京城女":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 虾蟆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虾,通“蛤”。

"十三学得琵琶成":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 第一部:第一队,是教坊中最优秀的一队。部,量词,计量歌舞队、乐队。,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曲罢曾教善才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 服:一作伏。

"妆成每被秋娘妒":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这里是对善歌貌美歌伎的通称。

"五陵年少争缠头":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 缠头:古代对歌伎舞女打赏用的锦帛。,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豪族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一曲红绡不知数":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 绡:轻薄的生丝织品。泛指轻美的丝织品。

"钿头银篦击节碎":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 击节碎:(随着音乐)打拍子时敲碎了。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节,节拍。,钿头银篦:上端镶着花钿的银质发篦。钿,用金银等制成的花形首饰。银篦,一说“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血色罗裙翻酒污":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 翻酒污:(因为)泼翻了酒被沾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

"秋月春风等闲度":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 等闲:平常,随随便便。

"弟走从军阿姨死":兄弟从军老鸨死家道已经破败,

# 阿姨: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

"暮去朝来颜色故":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 颜色故:容貌衰老。故,旧、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 老大:年纪大了。

"商人重利轻别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 浮梁:地名,在今江西景德镇北。

"去来江口守空船":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 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

"绕船月明江水寒":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啼妆泪红阑干":从梦中哭醒,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

# 梦啼妆泪红阑干:从梦中哭醒,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梦啼妆泪,一作啼妆泪落。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胭脂粉。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 唧唧:叹息。,重:再次。重新,重又之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 辞:一作离。

"谪居卧病浔阳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地僻无音乐":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 地僻:一作小处。

"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 丝竹: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泛指音乐。,终岁:整年。

"住近湓江地低湿":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黄芦苦竹绕宅生":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 黄芦:指发黄的芦苇。

"其间旦暮闻何物":在这里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 旦暮:早晚。

"杜鹃啼血猿哀鸣":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淌出血来。这是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

"春江花朝秋月夜":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往往取酒还独倾":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 独倾:独自饮酒。

"岂无山歌与村笛":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呕哑嘲哳难为听":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 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呕哑嘲哳:指声音嘈杂刺耳。哳,一作𠹗。

"今夜闻君琵琶语":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 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出的曲调。

"如听仙乐耳暂明":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 暂:忽然,一下子。

"莫辞更坐弹一曲":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 更:再。

"为君翻作《琵琶行》":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 翻作:写作。翻,按曲调写作歌词。

"感我此言良久立":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却坐促弦弦转急":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 转:更加,越发。,促弦:把琴弦拧紧。促,紧、迫。,却坐:回到(原处)坐下。却,退回。

"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

# 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向前,以前。

"满座重闻皆掩泣":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 掩泣:掩面哭泣。下面“泣下”的“泣”指眼泪。

"座中泣下谁最多":要问在座谁流的眼泪最多?

# 下:一作泪。,座:一作就。

"江州司马青衫湿":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 青衫:青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乐府诗。诗中通过刻画琵琶女卓越的弹奏技艺与其坎坷的人生遭际,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被埋没等不公现实,既传递了诗人对这位歌女的深切共情,也抒发了自身蒙冤被贬的郁愤之情。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交织,成功塑造了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语言流畅匀整、优美和谐,尤其在琵琶演奏的描摹上,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唐朝地方藩镇派刺客在长安刺杀宰相武元衡,还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廷内外一片哗然。藩镇势力趁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抚他们的不满情绪。白居易上书朝廷,主张严查凶手,结果被人指责“越权行事”。再加上他平时写了很多讽刺时事的诗,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因此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只是刺史的副手,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安置犯错的官员,实际上就是变相流放。这件事对白居易打击很大,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锐气逐渐消退,消极情绪越来越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已经两年,在浔阳江边送别客人时,遇到一位曾经因才艺红极一时、如今却被人抛弃的歌女。他心情低落,联想到自己的仕途遭遇,便用歌行的形式,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原名《琵琶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际遇的抒情诗。介绍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坎坷身世,描绘了诗人被贬江州后的孤寂生活,体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营造了秋夜江边萧瑟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急雨”形容大弦的浑厚低沉,用“私语”表现小弦的轻柔细腻;​​“大珠小珠落玉盘”以珠玉相击的清脆声响比喻琵琶声的圆润悦耳,表现乐曲的流畅明快;​​“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以“银瓶乍破”形容乐声的突然爆发,以“铁骑刀枪”比喻乐调的激昂雄壮,使音乐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虚实结合:“浔阳江头夜送客”“移船相近邀相见”实写​​诗人送客、听琵琶、与琵琶女对话等现实场景;“十三学得琵琶成”“五陵年少争缠头”虚写​​琵琶女回忆往昔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展现她从辉煌到沦落的人生变迁,也映射出诗人的人生起落,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也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愤。叠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嘈嘈”用来模拟大弦弹奏时声音的沉重舒长、繁密急促,生动地展现出大弦声音宏大、粗重且富有节奏感的特点,让读者仿佛能真切地听到那如急雨般密集、有力的乐声;“切切”则细腻地描绘出小弦弹奏时声音的轻细急促、委婉缠绵,将小弦那种轻柔、细碎如同人在私下低语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通过运用这两个叠词,把琵琶弹奏时不同弦音的特点鲜活地呈现出来,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自然环境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中“江心”明确了地点是在江水的中心位置,描绘出一种开阔、空旷的水域空间,让读者能感受到琵琶女演奏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江上。“秋月”点明了当时的季节是秋季。秋天本身就带有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而秋月更是增添了这种氛围的清冷和静谧感。这句诗通过对江心、秋月等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状态的描写,为琵琶女的演奏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背景氛围。烘托:“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本欲设宴饯别,却因琵琶声忘记归去,客人也不愿离开,以主客被乐声吸引的反常举动,侧面烘托琵琶声的动人魅力。再如琵琶女演奏结束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周围船只上的人都沉浸在乐声中沉默不语,没有喧哗,这种“无声”的反应反而比任何赞美都更有力地说明乐声的感染力已深入人心。渲染:“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从兄弟离散、依靠消失,到容颜衰老、无人问津,再到婚姻不幸、独守空船,一系列细节层层递进,渲染出她从繁华到落魄的人生悲剧:每一句都是命运的一记重锤,最终“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以梦中啼哭、妆泪纵横的细节收束,将身世之悲描写的淋漓尽致。

3.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主要讲述的诗人送别客人时邀请琵琶女弹奏的过程。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七个字,先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接着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秋夜萧瑟的环境,枫叶、荻花的意象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氛围,营造秋夜江边的萧瑟氛围,强化了离别的凄凉。“主人下马客在船”以简练的动作描写展现送别场景,“举酒欲饮无管弦”点出没有音乐助兴的遗憾,暗示宴席单调,为琵琶声的出现埋下伏笔。“醉不成欢惨将别”直抒胸臆,进一步渲染离愁别绪。“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环境描写,使压抑感更强烈,这时突然听到江面传来琵琶声,就像久旱逢甘霖般珍贵,“忽闻水上琵琶声”中“忽”字写出惊喜,“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乐声吸引力。“寻声暗问弹者谁”中“暗问”二字细腻刻画了主客的谨慎与好奇,而“琵琶声停欲语迟”则通过琵琶女的迟疑,为后文揭开其身世做铺垫。“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动作层层递进,古诗也从“夜送客”的萧瑟到“忽闻琵琶声”的惊喜,诗人用“寻声”“暗问”“移船”等细节,写出对音乐的渴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以动作刻画琵琶女复杂心理,既呼应“欲语迟”,又暗示其身世飘零。琵琶女出场时“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态,暗示她内心有难言的苦衷。这段描写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动作描写切入,通过调弦的细节传递情感,奠定全诗抒情基调。“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进一步以拟人手法赋予琴弦情感,弦音低沉压抑,仿佛倾诉着人生的失意与郁结。“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通过神态与动作的结合,刻画演奏者专注投入的形象,“低眉”显沉静,“信手”见熟练,而“无限事”则暗示其身世坎坷、心事深重。“轻拢慢捻抹复挑”以系列动词描摹弹奏技法,随后点明曲目《霓裳》《六幺》,体现技艺高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运用比喻与对比,以“急雨”喻大弦浑厚急促,以“私语”喻小弦细腻轻柔,听觉形象鲜明。“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以珠玉落盘之声形容音色清脆错落,凸显音乐灵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转向婉转与艰涩的对比,“莺语花底”喻流畅悦耳,“泉流冰下”则状压抑滞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以“凝绝”形容乐音停滞,为下文“无声胜有声”蓄势,短暂的静默反而强化了情感张力。“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无声中蕴含的深沉愁绪比有声更震撼。“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陡然转入激昂,以爆裂声与战场声比喻乐音突变,形成强烈听觉冲击,象征情感的爆发式宣泄。“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以动作收束,“裂帛”之声戛然而止,余韵悠长。“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环境烘托结尾,听众沉醉的静默与江月清冷的画面互为映衬,无声的场景反衬出乐曲穿透人心的力量,余味无穷。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通过动作描写刻画琵琶女演奏结束后的状态。“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点明身份背景,“京城女”与后文“老大嫁作商人妇”形成对比,埋下命运转折的伏笔。“虾蟆陵”作为长安城南的繁华地带,暗含她曾经的优越生活。“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以年龄和成就突出她的天赋与才华,“教坊第一部”更强调其技艺在宫廷乐师中的顶尖地位。“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通过他人反应侧面烘托——善才(琵琶高手)的折服与秋娘(歌伎名角)的嫉妒,强化了她的艺术魅力与青春盛况。“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用“争缠头”“红绡无数”描绘贵族子弟为她一掷千金的狂热,而“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则以器物损毁、衣裙沾酒的细节,生动再现宴饮狂欢的奢靡场景,语言直白却极具感染力。“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转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闲度”三字道出青春虚度的怅惘。随后“弟走从军阿姨死”直击生活变故,“暮去朝来颜色故”则写容颜衰老的无奈,情感递进自然。“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揭示社会现实的残酷:昔日追捧者散尽,只能被迫嫁给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点破婚姻本质,“前月浮梁买茶去”进一步以具体事件(茶商远行)强化孤独感。“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以景结情,“空船”“冷月”“寒江”构成清冷孤寂的画面,烘托人物内心的凄凉。“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深夜梦回少年盛景,却在梦醒时泪湿妆容,“红阑干”的细节将身世之悲推向高潮,道尽从繁华到落魄的人生悲苦。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直抒同病相怜之情。“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两句通过重复的“叹息”“唧唧”声,直接表现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共鸣。琵琶女的自述让诗人联想到自身遭遇,情感层层递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主旨句,道出人生际遇无常的苍凉。“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六句,诗人自述被贬后的生活环境。“浔阳地僻”“终岁不闻丝竹声”凸显地域荒凉与精神孤寂;“黄芦苦竹”“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典型意象渲染凄清氛围,暗含谪居之痛。“春江花朝秋月夜”句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独酌的孤独。“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四句,先抑后扬。“呕哑嘲哳”形容民间音乐粗鄙难听,与琵琶女技艺形成鲜明对比;“如听仙乐”则用夸张手法表现琵琶声的震撼力,侧面烘托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同时隐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求。“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却坐促弦弦转急”通过动作细节刻画琵琶女情绪激荡;“凄凄不似向前声”暗示曲调转为悲怆,与诗人内心共鸣。“满座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象征“青衫湿”的衣饰代指身份(低阶官员),也就是诗人自己,将诗人的悲痛推向高潮——他不仅为琵琶女流泪,更为自己和所有“天涯沦落人”流泪。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现实主义名篇,全诗围绕人物展开,既细致刻画琵琶女的人生轨迹,又穿插诗人自身的感怀,最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中交汇。歌女的不幸经历被具体铺陈,是全诗清晰的脉络;诗人的情绪则隐含在字句之间,随着琵琶曲的流转与歌女身世的起伏而层层波动,形成另一条潜在的线索。明线与暗线的交织,让故事的发展更有层次,也更具感染力。诗中讲述的故事曲折动人,传递的情感能让人深切共鸣;语言优美却不浮夸,精炼而不生僻,内容既贴近日常,又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无论雅俗都能从中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予窃疑之。唐世法纲虽于此为宽,然乐天曾居禁密,且谪居未久,必不肯乘夜人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

宋洪迈《容斋五笔》

# 白乐天《琵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

宋朱熹《朱子语类》

# 初唐人喜为长篇,大率以词采相高而乏神韵。至元、白,去其排比,而仍踵其拖沓。惟《连昌宫词》直陈时事,可为龟鉴;《琵琶行》情文兼美,故特取之。

明李沂《唐诗援》

# 乐天无简炼法,故觉顿挫激昂为难。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钟云:以此说曲罢,情理便深(“水泉冷涩”二句下)。钟云:唤醒人语,不怕说得败兴(“门前冷落”二句下)。钟云: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同是天涯”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唐汝询曰:此乐天宦游不遂,因琵琶以托兴也。“饮无管弦”,埋琵琶话头。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声沉欲语迟”,“沉”字细,若作“停”字便浅;“欲语迟”,形容妙绝。“未成曲调先有情”,“先有情”三字,一篇大机括。“弦弦掩抑”下四语总说,情见乎辞。“大弦”以下六语,写琵琶声响,曲穷其妙。“水泉冷涩”四语,传琵琶之神。“银瓶”二语,已歇而复振,是将罢时光景。“唯见江心秋月白”,收用冷语,何等有韵!“自言本是京城女”下二十二句,商妇自诉之词,甚夸、甚戚,曲尽青楼情态。“同是天涯”三句,钟伯(敬)谓:“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若止,乐天本意,何处发舒?惟以沦落人“转入迁谪,何等相关!”香山善铺叙,繁而不冗,若百衲衣手段,如何学得?陆时雍曰:形容仿佛。又曰:作长歌须得崩浪奔雷、蓦涧腾空之势,乃佳;乐天只一平铺次第。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连昌》纪事,《琵琶》叙情,《长恨》讽刺,并长篇之胜,而高、李弗录。余采而笺释之,俾学者有所观法焉。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

# 此篇铺叙甚佳,语多情至,顿挫之法颇有。若较子美之陡健,相去远矣。滥觞从此始。“琵琶声停欲语迟”,“欲语迟”宛然妇人行径矣。“枫叶获花秋瑟瑟”,人知是写景,而不知是写秋。古人作长篇,法有详略。此篇纯用详法,此乐天短处也(“转轴拨弦”句下)。“未成曲调先有情”,司马迁谪,复当别离,此乐天之情也;嫁与商人,不得遂意,此妇人之情也。大家暗暗相关。此诗是乐天听过琵琶曲从亮处做的。“其间旦暮闻何物”作问辞,句法变,方无直下之病。“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饮。”要知乐天不是单对妇人自叙,还有所送之客在此,正是眼光向客处。此二句妙甚。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 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

明末清初田雯《古欢堂集杂著》

# 庭珠按:以上琵琶妇自叙;下,乐天自言迁谪之感也(“梦啼妆泪”句下)。

清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

# 写同病相怜之意,恻恻动人。

清《唐诗别裁》沈德潜

#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句亦警拔。音节靡靡,是其一生短处,非独是诗而已。

清《野鸿诗的》黄子云

#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意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十九首》云:“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为下二段伏线(“醉不成欢”二句下)。即声暂歇时言(“此时无声”句下)。应首段作一束(“唯见江心”句下)。映上重作一束,为文章留顿法(“绕船月明”句下)。双收上二段,转到自己(“同是天涯”二句下)。自叙踪迹与起处相应(“其间旦暮”句下)。此诗及《长恨歌》,诸家选本率与元微之《连昌宫词》并存。然细玩之,虽同是洋洋大篇,而情辞斐亹无伦,元词之远不逮白歌。即此与李亳州之悲善才,并为闻琵琶作,而亦有仙凡之判,固不但以人品高下为去取也。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凄婉激昂,声能引泣。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 予向读吴梅村《琵琶行》,喜其淋离顿挫,谓胜白文公《琵琶行》,久而知其谬也。白诗开手便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此直叙法也。吴诗先将琵琶铺陈一段,便成空套。

清严元照《蕙櫋杂记》

# 《琵琶行》较有情味,然“我从去年”一段又嫌繁冗,如老妪向人谈旧事,叨叨絮絮,厌读而不肯休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步步映衬,处处点缀,组织处,悠扬处,层出不穷,笔意鲜艳无过白香山者。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以诗代叙记情兴,曲折婉转,《连昌宫词》正是伯仲。

《批选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朗月行》

下一篇:唐·卢纶《塞下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