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把它称为白玉盘。
# 白玉盘:据应劭《汉官仪》,封禅滩有白玉盘。这里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呼作:称为。
"又疑瑶台镜":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疑:怀疑。
"飞在青云端":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仙人垂两足":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
#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桂树作团团":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 作:一作何。
"白兔捣药成":白兔捣成的仙药,
# 白兔捣药成:乐府古辞《董逃行》:“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问言与谁餐":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 与谁:一作“谁与”。,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
"蟾蜍蚀圆影":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
# 圆影:指月亮。,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大明夜已残":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 大明:指月亮。
"羿昔落九乌":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清且安":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 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此沦惑":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
# 沦惑:沉沦迷惑。,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
"去去不足观":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忧来其如何":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
"凄怆摧心肝":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 凄怆:悲愁伤感。凄,一作“恻”。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描绘孩提时对月亮的稚气认知,如视作白玉盘、瑶台镜,营造纯真氛围,展现初升月的仙境之美,后呈现月由圆至蚀、沦没的变化,反差中运用浪漫主义,融入神话传说,借想象具象化月宫,表达因月沦没而生的忧愤,尽显雄奇清新风格,引人深思。
2. 写作手法
比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句将月亮比作白玉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的纯真认知,突出了月亮的圆润与洁白。用典:“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用后羿射日典故,后羿射落九日,让天地恢复安宁,诗人借此典故渴望有英雄出现,拯救被“蟾蜍蚀圆影”破坏的美好,如后羿般驱散黑暗、恢复光明,以古喻今,寄托自己对清明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诗歌底蕴深厚。想象:“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诗人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构建出月宫中仙人垂足、桂树繁茂、白兔捣药等奇幻场景,仿佛带着读者一同登上月宫游历,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使月亮不再仅仅是夜空中的天体,更成为承载神话传说的神秘世界,奇幻美妙,引人入胜。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从儿童视角切入,巧用“白玉盘”“瑶台镜”的比喻,将月亮的圆润外形与皎洁光辉具象呈现,新颖俏皮,“呼”“疑”二字更是活灵活现地勾勒出孩童的天真无邪,看似随心而写,实则情韵兼具。接着四句“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引入月中仙人、桂树、白兔的古老传说,依循月亮初升时视觉呈现的先后顺序,由局部至整体,徐徐描绘出其逐渐明朗、仿若仙境的美妙景致,奇幻而迷人。“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两句,借蟾蜍食月致月蚀、月亮残损晦暗的传说,点明月相变化;“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则回溯后羿射落九日、护佑天人的英雄事迹,既为当下缺失英雄、美好遭损而喟叹,又寄望英雄出世拨乱反正。收尾两句“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尽显诗人因月之沦没、景致不佳的失望,可又“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表明其内心矛盾,不忍离去,忧愤在无奈中愈发深沉。
4. 作品点评
全诗文辞畅达自然,仿若行云流水一般,毫无滞涩之感,处处散发着独特魅力。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思与哲思,引人深入思索,于不经意间触动心灵,将李白诗歌那雄奇奔放的气魄、清新俊逸的格调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罢回味悠长。
# 卢仝《月蚀》诗,生于李白之《古朗月行》。李白《古朗月行》,生于《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数语。始则微辞含寄,终至破口发村,灵均氏亦何料到此!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曲始鲍照,叙闺阁玩赏。白则借自刺阴之太盛,思去之。或似指太真妃言。便觉可疑、可问。不待后语(首二句下)。
明胡震亨《李杜诗通》
# 暗指贵妃能惑主听。(“蟾蜍”句下)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
清陈沆《诗比兴笺》
# 先本咏月,后乃思及杨妃。胡前后不相顾?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严云:起手点,趣(首二句下)。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韩翃《寒食》
下一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