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ǐng
tó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yán
qīng
jǐng
shēng
gāo
zhuǎn
cháng
duàn
西
lóu
jīng
wěn
mèng
bàn
liú
cán
yuè
zhào

译文

倾斜的屋檐下,碧色瓦片轻拂着倾倒的梧桐树,井边轱辘转动,打水的声音传得很高。​西楼之上的人从安稳的睡梦中惊醒,愁绪满怀,天边还残留着一半残月,照着哀啼的乌鸦。

逐句剖析

"檐欹碧瓦拂倾梧":倾斜的屋檐下,碧色瓦片轻拂着倾倒的梧桐树,

"玉井声高转辘轳":井边轱辘转动,打水的声音传得很高。​

"肠断西楼惊稳梦":西楼之上的人从安稳的睡梦中惊醒,愁绪满怀,

"半留残月照啼乌":天边还残留着一半残月,照着哀啼的乌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井桐》是北宋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围绕井边梧桐展开,开篇两句描绘出倾斜的屋檐下碧瓦轻拂倾倒的梧桐树,井边轱辘转动声音很高的景象;后两句描写西楼之上的人从安稳的睡梦中惊醒,愁绪满怀,天边还残留着一半残月,照着哀啼的乌鸦。作品运用借景抒情等手法,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井边梧桐及周围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时光的感慨,体现了北宋诗歌在题材与情感表达上的特点,是理解欧阳修诗歌风格的重要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由北宋的欧阳修创作的,创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欧阳修处于人生的特定阶段,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夷陵令,途经湖北安陆云梦馆时,内心有着复杂的情绪,看到井边梧桐及周围的景象,触景生情,于是写下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倾斜的屋檐下碧瓦轻拂倾倒的梧桐树,井边轱辘转动声音很高,西楼之上的人从安稳的睡梦中惊醒,愁绪满怀,天边还残留着一半残月,照着哀啼的乌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羁旅途中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与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通过描写西楼、残月和啼叫的乌鸦,烘托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檐攲碧瓦拂倾梧,玉井声高转辘轳”描绘出倾斜的屋檐下,碧色瓦片轻拂着倾倒的梧桐树,井边轱辘转动,打水的声音传得很高。这两句通过对屋檐、碧瓦、梧桐树和井边轱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描写西楼之上的人从安稳的睡梦中惊醒,愁绪满怀,天边还残留着一半残月,照着哀啼的乌鸦。这里通过对人的状态和周围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将诗人内心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弥逊《卢橘》

下一篇:宋·李洪《赤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