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阑槛倚晴空":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
# 平山阑槛:平山堂的栏槛。平山:即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山色有无中":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
# 山色有无中: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手种堂前垂柳":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
#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几度春风":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 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文章太守":文章太守,
#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 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一饮千钟":一喝酒便是畅饮多杯。
# 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行乐直须年少":少年人,应当及时行乐,
# 直须:应当。
"尊前看取衰翁":你看我一把年纪了,还不是照样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 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尊:通“樽”,酒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送别词。全词以扬州平山堂为背景,通过“山色有无中”的苍茫远景与“手种垂柳”的物是人非,既抒发了对友人刘敞赴任扬州的不舍与期许,又借“文章太守”的典故称颂其才华,以“行乐直须年少”的感慨暗含对人生易逝的哲思。全词将山水胜景与送别情怀相融合,既展现了欧阳修豪放洒脱的词风,又体现了宋代文人以文会友、寄情山水的精神特质。
2. 写作手法
用典:“文章太守”化用南朝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的典故,既称颂刘敞的文才,又暗含对其治政能力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上片“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以高远视角勾勒平山堂凌空矗立、山色朦胧的开阔意境,“倚”字赋予建筑以动态感,“有无中”化用王维诗意,暗合扬州水乡的氤氲气象。“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以“垂柳”这一意象串联时空,既追忆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的亲手栽植,又以“几度春风”暗示离别之久,暗含对故地与友人的双重怀念。下片“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以白描手法刻画刘敞才思敏捷、豪爽不羁的形象,“文章太守”化用典故,既赞其文采又颂其政绩;“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以“年少”与“衰翁”对比,既劝勉友人把握青春,又以自嘲口吻隐含对人生易逝的无奈,“尊前”二字将豪迈之情与沧桑之感熔铸于杯酒之间。全词上下片虚实相生,将山水胜景、友情期许与人生哲思有机融合,体现了欧阳修送别词既豪放又沉郁的独特风格。
4. 作品点评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欧阳修别具一格的送别词佳作。其写作特色鲜明,语言豪放且饱含深情,上阕写景,寥寥数语勾勒出平山堂“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壮阔与悠远,借景巧妙烘托惜别之情;下阕叙事写人,“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以夸张之笔刻画友人形象,尽显豪迈之气,为全词添彩。虽无广为人传颂的千古名句,但整首词情景交融,将送别之情与对时光的感慨表达得真挚深沉。
# 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谓永叔短视,故云“山色有无中”。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道其事云:“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盖山色有无(中),非烟雨不能然也。
宋严有翼《艺苑雌黄》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或以为永叔短视,故云。东坡笑之。因赋快哉亭道其事云:“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盖山色有无,非烟雨不能然也。
宋魏庆之《魏庆之词话》
# 读欧公《朝中措》,如见公之“须眉生动,偕游于千载之上也”。
明末清初曹尔堪《南溪词》
# 词有尚风,有尚骨,欧公《朝中措》云:“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东坡《雨中花慢》云:“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余妍。”孰风孰骨可辨。
清刘熙载《艺概》
# (“行乐直须年少”句)按,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无事不须在少年努力者。现身说法,神采奕奕动人。
清黄苏《蓼园词选》
# 用成语,贵浑成脱化,如出诸已。贺方回“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用薛道衡句,欧阳永叔“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用王摩诘句,均妙。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