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雁飞高":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夜遁逃":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 遁:逃。,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袭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欲将轻骑逐":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 逐:追赶。,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骑:骑兵。,将:率领。
"大雪满弓刀":大雪纷飞,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 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满:沾满。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此诗描绘了将军在雪夜中筹备率兵追击敌人的壮举,字里行间洋溢着豪迈的英雄气概,气势雄伟奔放。
2. 写作手法
白描:“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二句,仅以“轻骑逐”“大雪满”六字勾勒追击场景,无修饰的动词“逐”与名词“弓刀”直呈动态画面,而“大雪”覆盖兵器既暗示环境酷寒,又侧面烘托将士冒雪急行的肃杀气势。全篇摒弃繁复渲染,仅以简笔捕捉“月黑”“雁飞”“单于遁逃”等意象,于平实中凝练边塞夜战的凌厉感,使雄浑意境自然浮现。对比:“月黑雁飞高”与“单于夜遁逃”形成静动反差,月黑天幕的凝滞感与惊雁高飞的动态声交织,既暗示敌军仓皇逃窜的紧迫,又以雁鸣打破死寂,渲染肃杀氛围。“大雪满弓刀”与“欲将轻骑逐”则构成视觉与力量的对比,轻骑的迅捷轻盈与大雪覆刀的沉重迟滞形成张力,既凸显将士冒雪追敌的英勇,又以大雪遮蔽弓刀的细节暗示环境之险恶,使画面在刚劲中透出冷峻诗意。情景交融:“月黑雁飞高”一句,以漆黑夜色、惊飞宿雁的视听意象,既暗示敌军溃逃的仓皇,又渲染出剑拔弩张的肃杀氛围,与“单于夜遁逃”形成因果呼应。末句“大雪满弓刀”更以冰封刀剑的冷冽画面,外化将士顶风冒雪追击的凛然气魄,将边塞苦寒与铁血丹心熔铸于方寸之间,尽显雄浑悲壮之美。侧面描写:“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句,未直写追击之激烈,却以“大雪满弓刀”的凛冽寒景折射战斗之艰苦,纷飞大雪瞬间覆盖兵器,既暗示追击之迅疾,又反衬将士不畏严寒的铁血豪情。雪景的冷寂与“逐”的动感形成张力,留白中尽显肃杀之气。烘托:“月黑雁飞高”一句,以夜色掩映、宿雁惊飞之景,侧面渲染敌军溃逃的紧张氛围,暗示我军严阵以待的肃杀之势。末句“大雪满弓刀”则通过严寒雪景的铺陈,既凸显环境之恶劣,又反衬将士冒雪追敌的豪情,言简意丰,意境雄浑。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写的是敌人慌张逃跑的情景。“月黑雁飞高”描绘出一种很难察觉到的画面,当时没有月光,四周静悄悄的,连大雁的叫声都听不见。可正是这种寂静中突然出现的动静,暴露了敌人的行踪。在寒冷的冬夜里,本来大雁都该安稳地休息了,现在却突然受惊飞到高空,这就说明敌人是突然行动的。诗人仅仅用了五个字,就把时间和背景交代清楚了,还通过这种反常的现象,暗示了战场上形势紧张,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单于夜遁逃”这个结果。单于是匈奴首领的称呼,在这里代表敌军的最高统帅。这两句诗说得干脆果断,既表现出我军早就胸有成竹,也流露出对敌人的不屑,感觉敌人就像被困住的野兽,再怎么挣扎也跑不掉。这样有力的表达,让读者读了一下子就豪情满怀。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追击敌人的场景,把他们的威武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欲将轻骑逐”里的“欲”字特别关键,战士们已经给战马套好了缰绳,刀剑也拔了出来,大家都做好了准备,却没有立刻全力冲出去。不派大部队,只让轻骑兵去追击,一方面是为了速度快,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大家心里有底。就像打猎的时候,对付受伤的野兽,派精锐的人手就能轻松抓住。最精彩的是“大雪满弓刀”这句收尾:当轻骑兵们排好队伍准备出发时,大片的雪花一下子落满了弓弦和刀刃。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战士们的铠甲上,却盖不住兵器的寒光;黑夜虽然浓重得让人看不清行踪,却掩盖不了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意志。这个画面在动与静之间充满了张力,安静的氛围里好像随时会爆发激烈的战斗,漫天的大雪中隐藏着致命的杀机。整首诗到这里突然结束,但却能让读者仿佛听到战马的嘶鸣声,看到激烈拼杀的刀光剑影。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雄浑豪放,字里行间洋溢着英雄气概,读来令人精神振奋。诗中描绘了一幅即将出发追击的壮阔场景。作者仅着墨于准备阶段,既未描述结果,也未展现行动过程,却巧妙激发读者的无限联想,韵味悠长。
# 李攀龙曰:中唐音律柔弱,此独高健,得意之作。此见边威之壮,守备之整,而惜士卒寒苦也。允言语素卑弱,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纶五言绝“月黑雁飞高”一首,气魄皆调,中唐所无。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周敬曰:中唐高调,句句挺拔。顾璘曰:健。所谓古乐府者,此篇可参。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音节最古,与《哥舒歌》相似。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上二句言匈奴畏威远遁。下二句不肯邀开边之功,而托言大雪,便觉委婉,而边地之苦亦自见。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允言《塞下曲》,意警气足,格高语健,读之情景历历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调,此题之名作也。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此题共六首,乃和张仆射之作,故诗语皆有颂美之意,与他作描写边塞苦寒者不同。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言虽雪满弓刀,犹欲轻骑相逐。一顺看,即似畏寒不出矣,相去何啻天渊!“夜”字一本作“远”,不惟句法不健,且惟乘月黑而夜遁,方见单于久在围中,若远而后逐,则无及矣。止争一字,语意悬远若此,甚矣,书贵善本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
# 前二首仅闲叙军中之事,此首始及战事。言兵威所震,强虏远逃,月黑雁飞,写足昏夜潜遁之状。追奔逐北者,宜发轻骑蹑之,而弓刀雪满,未得穷追,见漠北之严寒,防边之不易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首句对景兴起。次句入正意。三句追进一层,承次句意。四句确是逐时情景,“雪”字映上“月”字。“品”壮健。
唐皎然《诗式》
上一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下一篇:唐·吕岩《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