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shè
zhú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3
shuí
zhòng
xiāo
xiāo
shù
bǎi
gān
竿
bàn
yín
piān
chēng
zuò
xián
guān
suí
yāo
yàn
zhēng
chūn
shǒu
zhēn
dài
suì
hán
shēng
qín
chuáng
shēng
yǐng
qīn
zhù
qīng
huān
míng
nián
zòng
biàn
便
liàng
yóu
jīn
dōng
xuě
kàn

译文

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逐句剖析

"谁种萧萧数百竿":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

# 萧萧:象声词,草木摇落声。

"伴吟偏称作闲官":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

# 闲官:指当时诗人所任商州团练副使之职。

"不随夭艳争春色":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

# 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

"独守孤贞待岁寒":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 孤贞:独特的品行、操守。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不畏严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

# 琴床:琴架。

"影侵棋局助清欢":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 侵:遮盖。

"明年纵便量移去":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

# 量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犹得今冬雪里看":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官舍竹》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篇咏竹诗。前两句是对竹子的描写,写出了竹子自身耐寒、有节的特点。三四句写的是诗人对竹子所展开联想,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五六句将竹子与诗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七八两句写的是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照应颔联中“独守孤贞待岁寒。全诗采用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竹自喻,展现诗人孤贞气节与仕途困境中的精神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卷入仕途的第一次谪贬。时任大理寺评事的王禹偁反遭宵小构陷,最终落得商州团练副使的虚衔。诗人十分郁闷,于是便咏竹以言志,写下这篇文章来排解内心的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竹诗。诗人以竹自喻,将竹子耐寒、有节等特质升华,热情赞美其不随流俗、坚韧高洁的高尚品格。与此同时,诗人借竹明志,将竹子的精神特质与自身品格相融合,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坚守气节、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生追求与高雅品位。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竹子“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的特点,来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坚守高洁品格的志向,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寄托于竹子这一具体事物上。联想:诗中“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诗人看到官舍中的竹子,联想到春天里百花争艳的热闹场景,而竹子却不与它们争春,独自坚守着自己的贞洁,等待着寒冷的冬天。

3. 分段赏析

第一、二句“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在官舍的北窗边,数百竿竹子亭亭玉立,宛如一群遗世独立的君子。它们静静伫立,无人知晓最初是何人将其栽种于此。而如今,这些竹子与苦吟的诗人相伴,显得极为相称。“官舍竹”,点明了竹子所处之地,而诗人身为“闲官”,清冷的郡斋,漫长而难捱的时光,加上迁客特有的落寞意绪,使得周遭氛围满是凄凉之感。某一时刻,诗人烦闷中忽然推开北窗,刹那间,一阵清新可餐的翠色毫无保留地迎面扑来,那扑面而来的生机,瞬间打破了沉闷压抑的氛围。第三、四两句“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诗人望着眼前的竹子,思绪翩跹,展开了无尽的联想。春日,东园里的桃李争奇斗艳,为了吸引目光尽显妩媚姿态,而竹子却在一旁静静伫立,独自坚守着内心的坚贞。它不与桃李在暖春争宠,而是默默积蓄力量,直等到冰雪纷飞、天寒地冻之时,才向世人毫无保留地昭示并证实自己始终不渝的操守。此时的诗人,仿佛在茫茫人海中不期然遇见了能倾心交谈的知己,整个人全身心沉浸在一片碧绿透明、仿佛能洗涤心灵的溪流里。这里既有外在形象上的巧妙暗示,更有深层次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诗人以竹自比,含蓄而深沉地寄托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迎合世俗的清高品格。第五、六两句:“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竹子不仅在精神层面与诗人相通,更在实际生活中与诗人紧密相连。“拂”和“侵”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赋予了竹子灵动的生命力。竹叶轻轻摇曳,萧萧之声悠悠传来;青青的竹影肆意伸展,悄然侵入诗人的生活空间。每当公事处理完毕,闲暇之时,诗人或是悠然拂琴,或是专注敲棋。此时,清风徐徐拂过,竹子似乎也有了灵韵,竹叶的沙沙声与悠扬的琴声相互交织,共同生出高雅的意趣;修长的竹影洒落在棋局之上,与棋局相互映衬,一同增添了清幽的欢乐。这是一幅充满和谐之美的画面,诗人与竹子物我同趣,共享这无尽的清欢。第七、八两句:“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诗人的目光从当下的竹子延伸,对今后的仕途也展开了设想。他心想,即便明年官职调动去往别处,至少在今年的冬天,还能够在皑皑白雪之中欣赏竹子的风姿,与竹子结为岁寒之友。这般心境,既有着文人墨客特有的风雅情致,同时也与颔联中“独守孤贞待岁寒”相互呼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坚守自我的心境。而命运似乎有着奇妙的安排,第二年四月,诗人果真如他所预感的那般“量移”至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

4. 作品点评

此诗中,诗人以竹自喻,将自身境遇与竹子品格自然融合,借物抒怀贴切自然;语言质朴浅白,却蕴含深远意旨,读来情韵悠长。字里行间既流露出诗人被贬后的牢骚不平,也展现出其自我宽慰、坚守孤贞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竹自况,全篇用力,尽在“孤贞”二字。

现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审宋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踏莎行·一领布袍》

下一篇:宋·黄元靓《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