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áo
yào
shī
èr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3
dōng
jūn
zhuó
zhàn
cán
chūn
chí
kāi
yǒu
yīn
céng
yuán
liú
shì
yòu
lái
huái
hǎi
bàn
chén
shāo
hóng
yàn
pái
qiān
duǒ
fēng
qīng
xiāng
mǎn
lín
gèng
ài
zhī
tóu
nòng
jīn
shí
xiāng
duì
zhǎng
lún

译文

春神东君特别喜爱这暮春的景色,芍药花迟迟开放也是有原因的。它曾在掖垣留下美好的故事,如今又来到淮海之滨陪伴着文人墨客。阳光照耀下,千朵万朵的芍药花红艳似火,微风轻拂,阵阵清香飘散到四邻。我更喜爱那枝头的金黄色花蕊,仿佛在异时相对,掌管着丝纶。

逐句剖析

"东君著意占残春":春神东君特别喜爱这暮春的景色,

# 著:一作着。,东君:传说中的春神。

"得得迟开亦有因":芍药花迟迟开放也是有原因的。

# 得得:犹言特地。

"曾与掖垣留故事":它曾在掖垣留下美好的故事,

# 掖垣:皇宫两旁的墙,代指宫中。

"又来淮海伴词臣":如今又来到淮海之滨陪伴着文人墨客。

# 淮海:指扬州。

"日烧红艳排千朵":阳光照耀下,千朵万朵的芍药花红艳似火,

"风递清香满四邻":微风轻拂,阵阵清香飘散到四邻。

"更爱枝头弄金缕":我更喜爱那枝头的金黄色花蕊,

# 金缕:指花蕊。,枝头:指花须。枝:一作丝。

"异时相对掌丝纶":仿佛在异时相对,掌管着丝纶。

# 丝纶:古称帝王的诏书为丝纶。,相对:意即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芍药诗(其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芍药花为主题,通过对芍药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回忆。诗中提到芍药花迟开的原因,以及它在官场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日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生动地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与香气。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回忆,使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相互映衬。首联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芍药花在春末盛开的情景,暗示其迟开自有其原因。颔联诗人回忆芍药花在官场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不同地方的陪伴。颈联通过对芍药花颜色和香气的描写,展现了芍药花的美丽与迷人。尾联诗人表达了对芍药花的喜爱,以及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芍药花的喜爱,以及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东君著意占残春,得得迟开亦有因。”描绘了芍药花在春天末期才开放的情景,认为芍药花得到了春神的特别眷顾,故意在春天即将结束时才绽放。这种迟开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独特的原因。颔联:“曾与掖垣留故事,又来淮海伴词臣。”诗人提到芍药花与掖垣(宫廷中的花园)和淮海(淮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区)的关联。诗人曾在掖垣欣赏过芍药花,现在又来到淮海地区,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一起欣赏芍药花。颈联:“日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描绘了芍药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象。阳光照耀下,芍药花的红艳如同火焰般燃烧,成千上万的花朵竞相开放;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弥漫在整个邻里之间。末联:“更爱枝头弄金缕,异时相对掌丝纶。”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芍药花的细节之美。诗人喜爱芍药花枝头上的金色花蕊,仿佛在风中轻轻摇曳,如同织女手中的金线。这种美丽在不同的时间里都能欣赏到,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补之《东皋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