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衔火烧寰宇":六条神龙口衔火焰灼烧天地,
"魏王冰井如汤煮":魏王的冰井也像沸水般滚烫。
"松枝桂叶凝若痴":松枝桂叶仿佛凝固般毫无生机,
"喘杀溪头啸风虎":溪头呼啸的风虎也喘息不止,热得要命。
"北溟熔却万丈冰":北方大海里万丈坚冰融化,
"千斤冻鼠忙如蒸":千斤重的冻鼠像在蒸笼里一样,慌乱地四处奔窜。
# 忙:四库本作状。
"我闻胡土长飞雪":我听说胡地本是常年飞雪之处,
"此时日晒地皮裂":此时却烈日暴晒,地皮开裂。
"仙芝瑶草不敢茁":仙芝瑶草不敢抽芽生长,
"湘川竹焦琅玕折":湘川的竹子焦枯,美石般的竹节断裂。
"西郊云好雨不垂":西郊虽有好看的云彩却不下雨,
"堆青叠碧徒尔为":空自堆叠着青碧之色,毫无用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1. 分段赏析
“六龙衔火烧寰宇,魏王冰井如汤煮”两句以夸张手法展现酷热之景。“六龙衔火”化用神话传说,将烈日比作六龙衔着的火焰,极言太阳之炽热,仿佛要将天地都烧焦;“魏王冰井如汤煮”,连本应清凉的冰井都像沸腾的热水,通过对比凸显出天气酷热到超乎常理的程度。“松枝桂叶凝若痴,喘杀溪头啸风虎”两句从植物和动物角度描写炎热。“松枝桂叶凝若痴”,写松树和桂树的枝叶在高温下仿佛凝固、失去生机,呈现出呆滞的状态,以拟人的方式表现植物因酷热而萎靡;“喘杀溪头啸风虎”,即便是溪边威风凛凛的老虎,也被热得气喘吁吁,突出酷热对动物的影响,进一步渲染炎热氛围。“北溟镕却万丈冰,千斤冻鼠忙如蒸”两句继续运用夸张想象。“北溟镕却万丈冰”,想象连北方大海中万丈厚的坚冰都被融化,以极寒之地的冰雪消融,强调热量之强;“千斤冻鼠忙如蒸”,说本在寒冷之地的千斤冻鼠,此时也像在蒸笼中一样燥热不安,通过奇特的想象,侧面烘托出天气酷热得不可思议。“我闻胡土长飞雪,此时日晒地皮裂”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我闻胡土长飞雪”提及北方胡人之地常年飞雪,本是寒冷的象征;“此时日晒地皮裂”却指出此时连这样的地方都被太阳晒得地皮开裂,以反差极大的景象,凸显出酷热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仙芝瑶草不敢茁,湘川竹焦琅玕折”两句写酷热对植物的破坏。“仙芝瑶草不敢茁”,就连传说中珍贵、生命力顽强的仙芝瑶草都不敢生长,突出环境恶劣;“湘川竹焦琅玕折”,湘川地区的竹子被烤焦、折断,“焦”“折”两个字直观地展现出植物在酷热下的惨状,强化热意。“西郊云好雨不垂,堆青叠碧徒尔为”两句抒发无奈之情。“西郊云好雨不垂”,西郊天空中虽有好看的云彩,却不见降雨,描绘出一种看似有雨却无雨的无奈场景;“堆青叠碧徒尔为”,云彩堆叠得再好看也是徒劳,无法缓解酷热,将盼雨不得的失望与焦灼之情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