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míng
zhuó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3
jùn
guān
xián
wéi
shǐ
使
nián
lěng
jié
shì
qīng
míng
chūn
lái
chūn
shí
jìn
xián
hèn
xián
chóu
chù
chù
shēng
yàn
huáng
kuā
shé
jiàn
liǔ
huā
jiá
dòu
shēn
qīng
tuō
huàn
shāng
shān
jiǔ
xiào
sāo
qīng

译文

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所到之处就萌生闲恨闲愁。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的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逐句剖析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

"一年冷节是清明":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

# 冷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

"春来春去何时尽":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

# 何时尽:什么时候是尽头。

"闲恨闲愁触处生":所到之处就萌生闲恨闲愁。

# 生:萌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

# 漆燕:燕子。漆:四库本作紫。

"柳花榆荚斗身轻":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

"脱衣换得商山酒":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的商山的酒,

# 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笑把《离骚》独自倾":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明日独酌》是北宋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开篇两联,诗人便径直亮明自身身份,点明所处时令,字里行间满是愤懑与无奈,谪居异地的落寞之感扑面而来。进入颈联,其运用拟人之法,赋予春天灵动意趣,花绽鸟啼,一片生机,可这般乐景背后,却是诗人被贬的哀愁,以喜衬悲,反差强烈。至尾联,诗人援引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心境豁然,尽显洒脱之态。整首诗用词浅显易懂,情感却深沉厚重,将诗人于被贬困境中自我调适、追求旷达、安享隐士生活的心路历程展露无遗,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禹偁品性刚正,在朝堂之上始终坚守正义,面对时弊敢于直言不讳、讽谏规诫,如此风骨却为他招来诸多磨难,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这首《清明日独酌》正是他被贬至商州(现今隶属于陕西商洛地区),担任团练副使一职期间创作而成,其间饱含着他因政治失意、远谪异乡而郁积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闲居副使的清冷处境,借春日花鸟之景,体现了他因正直被贬的愁绪,表达了在谪居困境中努力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的心志。

2. 写作手法

拟人:颈联“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将漆燕、黄鹂、柳花、榆荚拟人化,赋予它们“夸”舌健、“斗”身轻的人类行为与特性,生动地描绘出春天里万物生机勃勃、欢快嬉闹的场景,鲜活展现春日的生趣,使诗句画面感十足,更具感染力。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颈联以春日花鸟的热闹活泼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忧愁,一边是燕、莺、花、荚的活力四溢,一边是诗人被贬的落寞,鲜明对比下,诗人的愁绪愈发浓烈,同时也暗示其渴望回归自然、摆脱世俗烦忧的心绪。用典:“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句,巧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典故。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高士,《离骚》是屈原抒发忧愤之作。诗人被贬商州,以脱衣换酒之举,借商山四皓的隐者形象自比,又独自倾读《离骚》,借屈原之愁来排遣自身被贬的郁闷,将满腔愁绪寄寓其中,言浅情深,意味深长。

3. 分段赏析

首联之中,一个“唯”字力透纸背,精准地勾勒出诗人身为副使、官职清闲的落寞,满含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无奈;而“冷”字直击清明时令的特性,清冷氛围扑面而来,二者相互映衬,将诗人的谪居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颔联看似在嗔恼春日的来去匆匆,实则是这恼人的“闲”深深刺痛诗人之心,闲暇背后是壮志难酬的苦闷。颈联里,“夸”与“斗”二字宛如神来之笔,赋予漆燕、黄鹂、柳花、榆荚以人的情态,它们欢快炫耀、争相竞逐,把春天的蓬勃活力与盎然生趣展露无遗,可这美景却与诗人被贬的愁绪构成强烈反差,在反衬之中,又隐隐流露出诗人渴望回归自然、挣脱世俗枷锁的心愿。尾联巧妙化用商山四皓隐居、屈原赋《离骚》的典故,诗人心境豁然洒脱,既已身处困境,不妨坦然处之,索性将满心郁闷付之一“笑”,伴着《离骚》,悠然饮酒赏春,倒也寻得别样乐趣,于旷达之中尽显诗人对生活境遇的调适智慧。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被贬后于愁绪中借妻儿相伴、饮酒赏竹等日常之事自我排遣,追求旷达洒脱、安享隐士般生活的心境,言浅而意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樵《百丈山》

下一篇:宋·舒岳祥《灯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