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外倒金翘":在花丛之外,头上的金钗歪倒。
"饮散无憀":宴饮结束后,感到百无聊赖。
"柔桑蔽日柳迷条":柔软的桑树遮蔽了阳光,柳树枝条繁茂让人迷乱。
"此地年时曾一醉":我也曾在此醉饮一场,
"还是春朝":这个地方去年的春天。
"今日举轻桡":今天友人划起轻便的船桨准备离开。
"帆影飘飘":船帆的影子在水面上飘飘荡荡。
"长亭回首短亭遥":回首遥望,长亭与短亭已越来越遥远。
"过尽长亭人更远":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长亭,离别的人也越来越远,
"特地魂销":真让人极度悲伤。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将今年春朝与去年春朝进行对比。去年春朝词人在此地与友人欢饮沉醉,而今年此时却是饮散无憀,独自一人,通过今昔场景、心境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如今的孤独、惆怅和对往昔的怀念之情。借景抒情:“柔桑蔽日柳迷条”描写了柔软的桑树遮蔽阳光,柳条茂密的景象,虽未直接抒情,但烘托出一种微带郁闷的氛围;下片中“帆影飘飘。长亭回首短亭遥”,通过描写友人乘船离去的帆影,以及长亭短亭渐远的画面,抒发了送别时的不舍与伤感。细节描写:“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以“花外倒金翘”这一细节,细腻地刻画出人物宴饮后微醺、闲散的状态,短短几字,形象鲜明。
2. 分段赏析
上片:“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描绘了在花丛之外,人们宴饮后,头上的金翘歪倒,呈现出一种酒意微醺的状态,宴饮结束后,众人又陷入了无聊之中。“柔桑蔽日柳迷条。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进一步描述周围的环境,柔软的桑树茂密到能遮蔽日光,柳树枝条繁茂让人迷乱。而此地在去年的春天,词人也曾在此一醉。这几句通过今昔对比,将眼前的景象与过去的记忆相联系,在美好的春日景色中,蕴含着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去年同样是春朝在此醉饮,如今旧地重游,引发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下片:“今日举轻桡。帆影飘飘。”点明今日场景,友人乘船离去,轻舟扬起船桨,那船帆的影子在水面上飘飘荡荡。“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销。”随着船只渐行渐远,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长亭,离别的人也越来越远,词人心中感到极度的悲伤和失落。这几句从动态的送别场景入手,生动地表现出友人离去的过程,以及词人内心不舍与伤感逐渐加深的状态,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