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huā
wài
dǎo
jīn
qià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huā
wài
dǎo
jīn
qiào
yǐn
sàn
liáo
róu
sāng
liǔ
tiáo
nián
shí
céng
zuì
hái
shì
chūn
zhāo
jīn
qīng
ráo
fān
yǐng
piāo
piāo
cháng
tíng
huí
shǒu
duǎn
tíng
yáo
guò
jìn
cháng
tíng
rén
gèng
yuǎn
hún
xiāo

译文

在花丛之外,头上的金钗歪倒。宴饮结束后,感到百无聊赖。柔软的桑树遮蔽了阳光,柳树枝条繁茂让人迷乱。我也曾在此醉饮一场,这个地方去年的春天。今天友人划起轻便的船桨准备离开。船帆的影子在水面上飘飘荡荡。回首遥望,长亭与短亭已越来越遥远。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长亭,离别的人也越来越远,真让人极度悲伤。

逐句剖析

"花外倒金翘":在花丛之外,头上的金钗歪倒。

"饮散无憀":宴饮结束后,感到百无聊赖。

"柔桑蔽日柳迷条":柔软的桑树遮蔽了阳光,柳树枝条繁茂让人迷乱。

"此地年时曾一醉":我也曾在此醉饮一场,

"还是春朝":这个地方去年的春天。

"今日举轻桡":今天友人划起轻便的船桨准备离开。

"帆影飘飘":船帆的影子在水面上飘飘荡荡。

"长亭回首短亭遥":回首遥望,长亭与短亭已越来越遥远。

"过尽长亭人更远":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长亭,离别的人也越来越远,

"特地魂销":真让人极度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花外倒金翘》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绘了昔日在春日里的宴饮场景,花丛外饮酒至微醺,周围柔桑蔽日、柳丝摇曳,同时点明此地曾在去年春天有过同样的醉饮时光,流露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下片则聚焦当下,写友人乘船离去,帆影飘飘,随着友人越行越远,词人心中满是离愁别绪,魂销肠断。整首词借今昔场景的转换,以细腻笔触将春日景致与离情别绪相融合,通过今昔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出送别时的不舍、对往昔的追念,体现了欧阳修词作善于抒情、意境悠远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将今年春朝与去年春朝进行对比。去年春朝词人在此地与友人欢饮沉醉,而今年此时却是饮散无憀,独自一人,通过今昔场景、心境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如今的孤独、惆怅和对往昔的怀念之情。借景抒情:“柔桑蔽日柳迷条”描写了柔软的桑树遮蔽阳光,柳条茂密的景象,虽未直接抒情,但烘托出一种微带郁闷的氛围;下片中“帆影飘飘。长亭回首短亭遥”,通过描写友人乘船离去的帆影,以及长亭短亭渐远的画面,抒发了送别时的不舍与伤感。细节描写:“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以“花外倒金翘”这一细节,细腻地刻画出人物宴饮后微醺、闲散的状态,短短几字,形象鲜明。

2. 分段赏析

上片:“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描绘了在花丛之外,人们宴饮后,头上的金翘歪倒,呈现出一种酒意微醺的状态,宴饮结束后,众人又陷入了无聊之中。“柔桑蔽日柳迷条。此地年时曾一醉,还是春朝。”进一步描述周围的环境,柔软的桑树茂密到能遮蔽日光,柳树枝条繁茂让人迷乱。而此地在去年的春天,词人也曾在此一醉。这几句通过今昔对比,将眼前的景象与过去的记忆相联系,在美好的春日景色中,蕴含着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去年同样是春朝在此醉饮,如今旧地重游,引发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下片:“今日举轻桡。帆影飘飘。”点明今日场景,友人乘船离去,轻舟扬起船桨,那船帆的影子在水面上飘飘荡荡。“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销。”随着船只渐行渐远,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长亭,离别的人也越来越远,词人心中感到极度的悲伤和失落。这几句从动态的送别场景入手,生动地表现出友人离去的过程,以及词人内心不舍与伤感逐渐加深的状态,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下一篇:宋·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