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青山翠紫堆":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
# 翠紫:四库本作积翠。,青:一作南。
"幅巾终日面崔嵬":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 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
"只看云断成飞雨":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
"不道云从底处来":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 底处:何处。,不道:犹不知。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世称朱文公。祖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定居建阳(今属福建)。绍兴进士,其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朱熹与吕祖谦、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气一元论体系,世称“程朱学派”。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理学思想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朱子学”曾在韩国、日本颇流行。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其诗文很有特色,以平易畅达、说理缜密见长,诗则以吟咏情性、雍容和缓取胜。朱熹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和《朱子语类》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偶题三首(其一)》是朱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人通过思考普通人往往只注意到云层的翻滚与雨水的降落,却未曾深究雨水形成的原因,由此领悟到世间万物皆有其根源所在。同理,无论是修身养性、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还是求学问道、力行实践,这些行为背后也都蕴藏着深厚的根基与原理。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诗人自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整日佩戴着儒巾,闲适地面对着门外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山峦之上,翠绿的植被与紫色的岩石交相辉映,山峰挺拔高耸,山巅之上,云涛汹涌澎湃。在云浪间偶尔显露的缺口处,时而云雾汇聚成雨,时而雨过天青,青山依旧以它那鲜明的翠紫色泽,令人心旷神怡。三四句写,诗人在云层断裂,部分云朵飘散至天边时不禁心生感悟:世人往往只见云腾致雨的表象,却未曾探究云从何而来的根本。由此,他深刻领悟到,无论是何事,都应追求其根源,方能洞察其本质。
上一篇:宋·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
下一篇:宋·王安石《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