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江湖寄此生":我已经甘愿在江湖中度过此生。
"长蓑短笠任阴晴":披着长蓑衣、戴着短斗笠,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泰然处之。
"鸣桡细雨沧洲远":在蒙蒙细雨中,轻轻划动船桨,小船驶向远方那清幽的水边之地。
"系舸斜阳画阁明":当夕阳西下,把船停靠在岸边,远处雕梁画栋的楼阁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明亮而夺目。
"奇绝处":面对这无比奇妙的景色,
"未忘情":我却难以忘怀心中的抱负。
"几时还得去寻盟":什么时候才能再去追寻旧约呢?
"江妃定许捐双佩":江上的神女想必会允许我舍弃她赠送的玉佩
"渔父何劳笑独醒":江上的渔父又何必嘲笑我独自清醒呢!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世称朱文公。祖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定居建阳(今属福建)。绍兴进士,其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朱熹与吕祖谦、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气一元论体系,世称“程朱学派”。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理学思想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朱子学”曾在韩国、日本颇流行。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其诗文很有特色,以平易畅达、说理缜密见长,诗则以吟咏情性、雍容和缓取胜。朱熹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和《朱子语类》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怀言志之作。词中借描绘江湖行舟、雨景斜阳等景象,体现了词人对江湖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通过“未忘情”“寻盟” 等表述,含蓄传达出对心中抱负的难以割舍,以及身处动荡时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2. 分段赏析
《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诗中“已分江湖寄此生”:词人早已决意将余生交付于江湖,这一表达彰显出他超脱尘世羁绊,一心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人生志趣。“长蓑短笠任阴晴”:无论阴晴风雨如何更迭,词人始终身着蓑衣、头戴斗笠,在江湖中怡然自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豁达洒脱的处世态度。“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细雨如丝时,船桨划动,向着远方浩渺的水面前行;夕阳西下之际,将船系泊,静静观赏画阁在余晖中的明艳景致。词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唯美的画面,尽显自然之妙。“奇绝处,未忘情”:即便沉醉于自然的奇妙绝美之景,词人心中那份深沉的情感依旧难以释怀,体现出他对自然之美与人间真情的珍视。“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词人心中满是对重拾往昔美好约定的期盼,坚信如江妃这般美好的存在定会解下玉佩相赠。同时,也借渔夫之笑,表达出自己坚守自我、与世无争的心境。
上一篇:宋·朱淑真《东马塍》
下一篇:宋·欧阳修《勉刘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