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ào
·
·
duì
jiǔ
dāng
láo
quà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duì
jiǔ
dāng
láo
quàn
huā
zhǐ
nián
huá
wǎn
hán
yàn
lěng
xiāng
qiū
guǎn
qíng
juàn
juàn
píng
lán
jìn
chóu
xiàn
bào
fāng
suí
sài
yàn
huǐ
shēn
chuán
shuāng
yàn
chàng
wàng
zhī
nán
yuǎn
rén
jiàn
lóu
tóu
wàng
duàn
xiāng
yǎn

译文

面对美酒歌唱舞蹈,美人在一旁相劝却毫无兴致,因为年华已晚而惋惜起花来。花朵冷艳幽香却不被秋所顾及,内心情丝依恋不断,凭靠栏杆却整日都是愁思无限。托那塞外的鸿雁在重阳节之日传递我的思念之情,悔恨我没有将内心的深深情意早点传递给远行的双雁。只能惆怅地望着鸿雁却难以远寄我的思念,远离家人,我站在楼头望向远方,望穿了思念的双眼。

逐句剖析

"对酒当歌劳客劝":面对美酒歌唱舞蹈,美人在一旁相劝却毫无兴致,

"惜花只惜年华晚":因为年华已晚而惋惜起花来。

"寒艳冷香秋不管":花朵冷艳幽香却不被秋所顾及,

# 冷香:指花、果的清香。,寒艳:冷艳。

"情眷眷":内心情丝依恋不断,

# 眷眷:依恋反顾的样子。

"凭栏尽日愁无限":凭靠栏杆却整日都是愁思无限。

"思抱芳期随塞雁":托那塞外的鸿雁在重阳节之日传递我的思念之情,

# 塞雁:塞外的鸿雁。

"悔无深意传双燕":悔恨我没有将内心的深深情意早点传递给远行的双雁。

# 传双燕: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睹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上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谙。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常当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头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怅望一枝难寄远":只能惆怅地望着鸿雁却难以远寄我的思念,

"人不见":远离家人,

"楼头望断相思眼":我站在楼头望向远方,望穿了思念的双眼。

# 楼头:楼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家傲·对酒当歌劳客劝》为宋代欧阳修所著的一阕词,此词萦绕着青春如流之憾与相思怀人之愁。 上阕之中,抒情主人公置身于对酒当歌的情境,即便身旁有佳人殷勤劝酒,却依旧意兴阑珊。这是为何?只因秋意无情,肆意催折那冷艳花朵的幽幽香气。人之青春,恰似这风中残花,一旦消逝,便再难追回。主人公倚靠着栏杆,极目远望,满心的愁绪如潮水般翻涌,整整一日,皆沉浸在青春不再的哀伤之中,难以自拔。 下阕笔锋一转,着重抒发离愁别绪。人生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本应倍加珍惜,然而主人公却在这大好年华之际,无奈远离家乡,与亲人天各一方。更为无奈的是,连传递音信的鸿雁与燕子都不见踪迹,音书难达。于是,主人公唯有登上高楼,极目远眺,期望那无尽的思念之情,能顺着自己凝望的目光,跨越万水千山,飞回那魂牵梦绕的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渔家傲·对酒当歌劳客劝》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于秋季,且在重阳节前夕创作的一首词。彼时,秋风渐起,秋意弥漫,欧阳修触景生情,秋思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股秋思不仅牵带出词人对青春如白驹过隙般消逝的深切喟叹,更勾起了其对远方亲友的浓烈思念,两相交织之下,促使欧阳修挥笔写下这篇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惜时、怀人念远题材的词。描绘了词人在宴饮时,面对友人劝酒却因感慨青春易逝而兴致不高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忧愁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青春流逝的深深遗憾,以及远离故土亲人、音信难通的相思念远之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尽管词中没有着力描写宏大的景色,但通过“花光浓烂柳轻明”等句,描绘了鲜花盛开、柳色葱茏的明媚之景,借这种美好的春日景象,为宴饮的欢乐场景做铺垫,也从侧面衬托出词人此刻的心情,在欢乐中又蕴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乐景中隐隐透出淡淡的哀愁。直抒胸臆:词人在词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如“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直接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应及时行乐的想法,毫不隐晦地表达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对比:“对酒当歌劳客劝。客劝今春新酿熟,轻黄泛。”中客人劝酒,大家享受着新酿的美酒,展现出宴饮时的欢乐热闹场景。然而,词人又通过“人间万事何时了”等句,将这种欢乐与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形成对比更显情感的深沉和复杂。用典: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的典故,既巧妙地借用了前人的词句来营造出一种宴饮时的文学氛围,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丰富了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宴饮场景,如客人劝酒、美酒泛着轻黄的色泽、花柳明媚等景象,是实实在在的描写。而“浮生岂得长年少”等句则是词人由眼前之景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属于虚写,是一种想象和感悟。虚实结合,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既具有现实的生活场景感,又有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拓展了词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对酒当歌”的宴饮场景开篇,“劳客劝”三字暗藏深意——即便有红袖殷勤劝酒,主人公仍难解“惜花只惜年华晚”的生命焦虑。“寒艳冷香秋不管”一句,通过“寒葩冷蕊”与“时序无情”"的意象叠加,将自然规律与人生易逝形成隐喻对照。“凭栏尽日愁无限”的神态描写,以“终日凭栏凝伫”的时空延展,具象化“朱颜暗换”的生命痛感,使秋日悲怀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哲学追问。下片以“思抱芳期随寒雁”的时空跳跃,将离愁别绪具象为“悔无深意传双燕”的通信焦虑。“怅望一枝难寄远”引用陆凯“折梅逢驿使”的典故,通过“难寄远”的现实阻隔,构建出“人不见”的永恒时空距离。结句“楼头望断相思眼”以“望断”的极致动作,将抽象思念转化为“眼波欲穿”的视觉意象,使“望乡”主题获得雕塑般的艺术质感。全词通过“酒-花-雁-燕-楼”的意象链条,完成从宴饮之乐到生命之悲的情感转换,展现了欧阳修“深婉不迫”的词风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梅尧臣《前日》

下一篇:宋·魏了翁《次韵王茶马海棠四绝·燕王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