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阁归来春又晚":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
# 画阁:华美的楼阁。
"燕子双飞":燕子双双齐飞,
"柳软桃花浅":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
# 桃花浅:是说春晚桃花开残,树上的花朵显得稀薄了。
"细雨满天风满院":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
# 细雨:小雨。
"愁眉敛尽无人见":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 愁眉:发愁时皱着的眉头。唐白居易《晚春沽酒》:“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敛尽:收拾、整理干净。
"独倚阑干心绪乱":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
# 心绪:心思,心情。
"芳草芊绵":芳草萋萋,
# 芊绵:草木茂密繁盛。刘禹锡《省试风光草际浮》:“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尚忆江南岸":回忆了一番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
# 暗换:不知不觉地更换。
"旧游如梦空肠断":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 旧游:昔日的游览。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题材属于闺怨词。词中刻画了女子在春天傍晚归来后的孤独寂寞,她独倚栏杆,望尽天涯路却不见所思之人,借景与动作细节,抒发了女子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独处深闺的哀怨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燕子双飞,与词人的“独倚阑干”对比,强化孤独感;“风月无情”与词人对过往人事的深情形成对比,突出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细节描写:“愁眉敛尽无人见”,通过“愁眉敛尽”的细节,细腻展现出词人独自藏起愁绪的状态,深化内心的哀愁。虚实结合:眼前独倚栏杆、所见暮春之景为实,“尚忆江南岸”“旧游如梦”是回忆过往,为虚。虚实相生,拓展意境,增强情感深度。情景交融:上阕“画阁归来春又晚”奠定迟暮惆怅基调,“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侧面体现出主人公的孤独,“细雨满天风满院”营造凄清氛围,“愁眉敛尽无人见”将情感与景融合。下阕“独倚阑干心绪乱”,动作与前景相连,“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情因景生,“风月无情人暗换”借景叹时光人事变迁,“旧游如梦空肠断”借前景烘托痛苦。全词借暮春之景融主人公孤独、惆怅、眷恋等复杂情感,景中含情,情因景显,达情景交融之完美境界。
3. 分段赏析
上阕:“画阁归来春又晚”,点明时间与地点,“春又晚”营造出暮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描绘出一幅暮春之景,燕子成双成对地飞翔,柳枝柔软,桃花颜色浅淡,此景本应充满生机,却因“春又晚”而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细雨满天风满院”,进一步渲染气氛,细雨飘飞,狂风满院,更增添了凄清之感。“愁眉敛尽无人见”,词人因景生愁,紧锁眉头,却无人看见,这种无人倾诉的孤独,使愁绪更添几分。下阕:“独倚阑干心绪乱”,直接表明词人孤独地倚靠在栏杆上,心绪纷乱,承接上阕的愁绪。“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看到芊绵的芳草,不禁回忆起江南岸的过往,由景及情,引发对往昔的怀念。“风月无情人暗换”,感慨风月依旧,然而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迁,让人倍感无奈。“旧游如梦空肠断”,曾经的旧游如同梦境般虚幻,如今只能空自断肠,将对往昔的怀念与物是人非的痛苦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将暮春之景与内心的伤春、相思、叹逝等复杂情感紧密融合,层层递进,把难以言说的惆怅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真切感受到词人彼时彼刻的心境。
下一篇:宋·何梦桂《闻琴一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