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城边乌欲栖":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
# 欲:敦煌残卷本作“夜”。,乌:乌鸦。,边:一作“南”。,黄云城:泛指边城。古有所谓黄云戍、黄云塞、黄云陇,皆指边塞。
"归飞哑哑枝上啼":归飞回来的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 哑哑:乌鸦啼叫声。
"机中织锦秦川女":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
# 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泛指织锦女子。秦川,古地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期地属秦国而得名。川:一作家。,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
"碧纱如烟隔窗语":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看着窗外喃喃自语。
# 碧纱如烟:指黄昏碧绿的窗纱朦胧如烟。
"停梭怅然忆远人":放下织梭,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怅然若失,
# 停梭怅然忆远人: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一作“停梭问人忆故夫”。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一作“怅望”。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
"独宿孤房泪如雨":独守空房,泪如雨下。
# 独宿孤房:一作“独宿空堂”。孤:一作空。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乌夜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闺怨诗。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晚鸦归的图景,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氛围;中间两句介绍了秦川女的身份与身世,体现了她所处的孤寂环境;最后两句点明了她的愁思及其原因,表达了她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赋予乌鸦以人的“欲栖”行为,生动地描绘出傍晚乌鸦归巢的情景。烘托:诗的开篇描绘“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的景象,以傍晚乌鸦归巢时的啼叫声,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借景抒情:借助“黄云”这一阴沉的景象,以及乌鸦归巢的场景,抒发了女子内心的惆怅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景中含情,情因景生,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含蓄而深沉。
3. 分段赏析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晚鸦归巢图。夕阳黯淡,余晖洒在城边,成群的乌鸦从天边飞回,盘旋在空中,发出哑哑的啼鸣。“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之时,叫声最为嘈杂烦乱。即便是无忧之人听了,也不免心生惆怅,更何况是满怀愁绪的离人思妇?乌鸦尚且知道归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何时才能归来?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氛围,将无形的愁绪融入有声有色的画面中,引人深思。“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诗中的秦川女,既可指苻秦时期窦滔之妻苏蕙,也可视为唐代关中一带的思妇。诗人并未具体描写她的容貌服饰,而是让读者站在闺房之外,透过朦胧如烟的碧纱窗,隐约看到她孤独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言语。这样的处理独具匠心,因为诗人的目的并非展现女子的外貌,而是让读者感受她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动。“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位深锁闺中的女子,心思全然系于远方的丈夫。她心坚如石,不可转移,悲愁郁结,无从排遣。回忆往昔的恩爱,感叹此刻的孤寂,种种思绪涌上心头,不禁泪如雨下。这泪水不仅打湿了她的衣襟,也沉重地滴在读者心上,引发对造成她不幸原因的思索。至此,诗人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将思妇的悲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关于五、六两句,存在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这些异文与通行本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并非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为边地流沙。然而,仔细品味,通行本更为精妙。没有“窗外人”更能凸显秦川女的孤独,而远人去向的不确定性,则更添相忆的悲苦。由此可见,李白在修改此诗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4. 作品点评
这首短短六句的诗,开篇即融情于景,以景写情,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晚鸦归巢图,将愁绪悄然融入画面之中。中间两句,通过描绘人物的环境、身份和身世,绘影绘声,使读者仿佛亲见其人,感受到她的孤独与哀怨。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却又不直言尽述,而是以含蓄的方式留下深意,引人深思。诗人在处理思妇的情感时,并未采用长篇哭诉的方式,而是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概括性与感染力。从敦煌唐写本和《才调集》等异文对比中可以看出,诗人舍弃了具体但平庸的写法,选择了更具艺术张力的表达方式。例如,通行本中“隔窗语”并非与窗外人对话,而是通过自言自语的形式,更突出了秦川女的孤寂;远人的去向也未明确点出,而是以模糊的方式呈现,进一步加深了思妇的悲苦与无奈。
# 刘须溪云:语有深于此者,然情之所至皆不如此。则亦不必深也。凡言乐府者,未足以知此。
明高棅《唐诗品汇》
# 郭云:乌啼已自感人,必曰“黄云城边”、更觉黯淡。所语何事,又隔烟窗,令人咀味不尽。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范德机曰:汉魏书多不可点,李诗亦难点,点之则全篇有所不可择焉。若此作与《乌柄曲》,可谓精金粹玉矣。意景悠然言外,直是气象不同。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乌夜啼》,《杨叛儿》、《白纻辞》、《长相思》诸篇,出自齐、梁。
明胡应麟《诗薮》
# 写得彻至。
明梅鼎祚、屠隆《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 周敬曰:此妇人思夫之词,言外不尽欷歔。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只于乌啼上生情,更不复于情上布景,兴赋乃以不乱。直叙中自生色有余,不资炉冶,宝光烂然。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此二诗乃贺监叹赏苦吟,所谓“可泣鬼神”者也。细观之,亦六朝艳曲之常耳。虽然,以泣鬼神则不足,以移人则有余,安得不选?
清黄周星《唐诗快》
# 唐人乐府,惟有太白《蜀道难》、《乌夜啼》……不袭前人乐府之貌。而能得其神者,乃真乐府也。
清宋弼《燃灯记闻》
# 只浅淡语,情款无限。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语浅意深,乐府本色。吴昌祺曰:含蕴无穷,音节绝妙。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仙乎!仙乎(“机中织锦”二句下)!一语呜咽,不言神伤(末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对景伤心,泪零如雨,此种情绪,描摹逼真。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
# 纪云:不深不浅,妙造自然。
清纪昀《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
# 语简情深,昔人评为精金粹玉。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无非语外见情。
《唐诗选》
# 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上一篇:唐·丁居晦《琢玉》
下一篇:唐·杜甫《后出塞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