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谏得罪者为谁":因进谏而获罪的人是谁呢,
# 者为:一本作闻者。
"四海多作唐介诗":天下很多人写关于唐介的诗。
"俗儿口狭文字碎":世俗之人见识短浅、文字琐碎,
# 狭:嘉业堂本作侠。
"欲状介事语反卑":想描述唐介的事迹,言语却显得卑下无力。
"嗟嗟我亦介之徒":可叹啊,我也是像唐介一样的人,
# 徒:一本作比。
"此恨不助掀目眉":却无法助他一臂之力,只能愤慨得直竖眉毛。
# 此恨不助:一本作恨不肋介。
"三更灯死百虑息":三更时分灯灭,万念俱寂,
"四睫不交双目眵":我却双眼酸涩,难以入眠。
"推枕起坐壮介节":推开枕头坐起,为唐介的气节所震撼,
# 壮:原作状,据嘉业堂本改。
"以手扪臆为介思":用手抚摸胸口,为他思虑感慨。
"信乎介亦壮男子":的确啊,唐介是堂堂大丈夫,
"直能金铁其肝脾":肝胆如金铁般刚硬赤诚。
"雷霆之怒万钧重":天子之怒比万钧雷霆更重,
"人主之威犹过之":人主的威严更胜一筹。
"一语所犯百死在":一句话触犯天威,便有百死之险,
"要领可断族可夷":头颅可断,家族可灭。
"堂堂介也人之难":堂堂唐介,常人难以企及,
"不畏所畏将所持":不畏惧该畏惧的权威,坚守心中的道义。
# 将:嘉业堂本作持。
"奉书入奏伏文陛":他捧着奏章在朝廷上直陈己见,
"身视赴死如食饴":视赴死如品尝甘饴般坦然。
"面折庭诤语论险":当廷直言反驳,言论惊险激烈,
"直舌铁硬坚不移":舌如钢铁般坚硬,毫不动摇。
"天子怒叱大臣语":天子怒叱大臣的话语如雷霆,
# 语:嘉业堂本作诟。
"众笏交抵侔戈挥":众臣的笏板交相抵撞,如同兵器挥舞。
# 交:一本作共。
"如何面笑目不瞬":他却面不改色,目光坚定,
"气不略讋颜怡怡":气势毫不畏惧,神色和悦从容。
"即日议下得远斥":当日议罪诏书下达,他被贬谪远方,
"中使临遣监妻儿":宫中使者亲临监视他的妻儿。
"奈何左右口吻毒":无奈皇帝身边小人进谗言恶毒,
"只有死请无还辞":他唯有以死相请,绝不屈服求还。
"然今天子甚明圣":幸而当今天子圣明,
"虽暂盛怒终复归":虽一时盛怒,最终必会醒悟。
"呜呼能对治乱监":啊,唐介能作为国家治乱的镜鉴,
# 能:嘉业堂本作欲。
"介也能擦其瑕疵":能匡正君主的过失。
# 擦:一作抆,嘉业堂本作攻。
"语曰五谏吾从讽":古话说“五谏”中应选择委婉的讽谏,
"仲尼逮有激而为":孔子却也有激切进言的时候。
# 逮:一本作殆。
"后世巽懦禄位徒":后世那些怯懦的禄位之徒,
"缘此粉饰尸素非":借此粉饰自己的尸位素餐。
"必也事有不得已":若事到不得已,
"宜乎讫死争不回":就该至死抗争,绝不回头。
"伟哉介也已不朽":伟大的唐介已名垂不朽,
"日月为字天为碑":日月为文字,青天为丰碑。
"寄语琐琐媒孽子":寄语那些渺小的奸佞之辈,
# 孽:疑当作糵。
"介纵蹈死吾何悲":唐介纵然赴死,我又有何悲叹的。
北宋诗人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雄奇豪放,造语精辟,意境渺远。诗作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或描写社会生活,或抒写政治抱负。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他的史论借古喻今,文笔恣肆。代表作品有《过唐论》《和洪与权逃民》《偶闻有感》等。著有《广陵先生文集》。
1. 分段赏析
《唐介》开篇至“欲状介事语反卑”,点明以谏获罪之人是唐介,四海多有关于他的诗歌。但“俗儿口狭文字碎”,批评一般人难以真切描述唐介事迹,从侧面烘托唐介事迹的不凡与难以言说,为后文具体赞颂唐介做铺垫,流露出诗人对庸常描述的不满。“嗟嗟我亦介之徒”至“以手扪臆为介思”:诗人自比为唐介之徒,因不能助力唐介而遗憾。通过“三更灯死”“四睫不交”“推枕起坐”等动作描写,展现自己深夜难眠,反复思量唐介气节,体现对唐介的崇敬与共情之深。“信乎介亦壮男子”至“众笏交抵侔戈挥”:诗人盛赞唐介是真正的壮男子,以“金铁其肝脾”比喻其坚毅。描绘唐介面对天子雷霆之怒,明知谏言可能带来杀身灭族之祸,仍“奉书入奏”“面折庭诤”,“直舌铁硬坚不移”,同时刻画“众笏交抵侔戈挥”的紧张场面,凸显唐介的无畏与坚定。“如何面笑目不瞬”至“只有死请无还辞”:描写唐介在受斥被贬时的神态与态度,面对天子怒叱、中使监遣,他“面笑目不瞬”“气不略讋颜怡怡”,且“只有死请无还辞”,展现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然今天子甚明圣”至结尾:诗人认为天子虽一时盛怒,但终能明辨。借议论指出唐介能指出治乱瑕疵,强调臣子在必要时应死谏。最后以“日月为字天为碑”高度评价唐介不朽功绩,寄语“琐琐媒孽子”,进一步突出对唐介的赞颂和对庸碌小人的鄙夷。
上一篇: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