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huā
·
·
liú
láng
lǎo

朝代:宋作者:朱敦儒浏览量:3
liú
láng
lǎo
guǎn
táo
huā
jiù
xiào
yào
tīng
chóng
yuàn
yīng
xiè
jiā
zhōng
rén
zuì
duō
shì
xún
yáng
jiāng
shàng
lèi
wàn
dōng
fēng
guó
shān
luò
zhào
hóng

译文

我像刘禹锡一样流落此地,心已老,花月繁华早就引不起我的兴致,管他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只想听听琵琶,于是我越过重重深院去寻找歌妓。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中久久不能自拔。就如当年的白居易一样沾湿了衣衫。千万里东风浩荡,破碎的河山被如血的残阳映照。

逐句剖析

"刘郎已老":我像刘禹锡一样流落此地,心已老,

# 刘郎:指唐人刘禹锡。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不管桃花依旧笑":花月繁华早就引不起我的兴致,管他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

"要听琵琶":只想听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于是我越过重重深院去寻找歌妓。

# 谢家:指歌妓居处。,重院:深院。

"曲终人醉":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中久久不能自拔。

"多似浔阳江上泪":就如当年的白居易一样沾湿了衣衫。

# 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万里东风":千万里东风浩荡,

"国破山河落照红":破碎的河山被如血的残阳映照。

# 落照:落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以年老的诗人自喻,表达了对春风桃李等美好事物已无昔日兴致的情感。下片则通过描绘词人听到琵琶声后的陶醉与泪流,如同白居易昔日听琵琶曲而泪湿青衫,深深触动了内心的情怀,流露出一种深沉而感人的爱国激情。全词用典灵活自然,贴切恰当,词风明快流畅,内容安排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是朱敦儒所写。他在宋室南渡后,年近中年且处境不利,遇上了诸多不顺心的事,自觉心境已老,与历史上的谢安在中年时产生的哀乐之感相似。他经历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的宋室南渡,彼时他已四十六岁,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遭遇让他深感疲惫与无奈,于是借词抒发心中的感慨与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发中年感慨的词。介绍了朱敦儒在南渡后的生活境遇,描绘了词人年近中年、处境不利时的内心感受,体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哀愁,营造了沉郁而感伤的氛围,表达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两句化用“刘郎”与“桃花”等前人典故自比,作者感到自己与刘禹锡有某些相似点,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刘郎”自拟。“桃花”用在此处,一方面与“刘郎”有关,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种象征意义。

3. 分段赏析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两句是描写词人的自我感慨。一个“老”字,直接点出词人年近中年、心境已衰的状态,与昔日的青春活力形成鲜明对比。而“不管桃花依旧笑”,则以桃花的依旧盛开反衬词人的衰老,桃花的“笑”与词人的“老”形成强烈反差,暗示词人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这里词人用笔简练,却将内心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情感。“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两句是描写词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词人想要听琵琶声以排解内心的苦闷,于是越过重重深院,去寻找那如谢家一般的琵琶之声。这里的“重院莺啼”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而“觅谢家”则借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两句是描写词人听琵琶曲后的感受。琵琶曲终,词人却已沉醉其中,泪流满面,如同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曲而泪湿青衫一般。这里的“人醉”不仅指酒醉,更指心醉,词人被琵琶曲所触动,内心的情感如江水般汹涌澎湃。而“多似浔阳江上泪”则借用白居易的典故,进一步加深了词作的情感层次,使得整首词更加感人至深。“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两句是描写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万里东风吹过,却吹不散词人心中的愁云;国破家亡,山河依旧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一片通红。这里的“万里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也暗喻着时代的变迁与国家的动荡。而“国破山河落照红”则以一种悲壮的笔触,描绘了国家破碎、山河残破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家国沦亡的沉痛与无奈。整句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词作中的点睛之笔。

4. 作品点评

全词用典巧妙自然,贴切生动,词风流畅明快,内容结构层次分明。下片在宁静的氛围中,猛然爆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感,犹如一股不可遏制的洪流,冲击着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平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末句如古剑一吼。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质《定风波·白璧黄金爵上卿》

下一篇:宋·林景熙《飞云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