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3
jiǎ
dìng
chūn
pán
jiǔ
jīn
huáng
xuě
wèi
gān
fàn
èr
nián
wèi
yuán
qiān
shí
hái
fāng
shí
jié
sān
zhī
jiǔ
cán
suì
fēng
yān
cǎn
yán
céng
fèng
lóng
diǎn
bāng
suì
qióng
shǎo
xiū
xián

译文

春天的盘子里摆放着像丝一样细嫩的莴苣和金黄色的韭菜,而韭菜叶子上还沾着未化的白雪。在外旅行的这两年里,我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的美味,离家千里,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个异乡的季节里,我只能借酒消愁,喝上三杯酒,但在岁末的风烟中,我的脸色依然显得悲伤。我曾经手持龙旗参与过国家的典礼,但到了年末祭祀的时候,我却很少有闲暇的时间。

逐句剖析

"如丝苣甲饤春盘":春天的盘子里摆放着像丝一样细嫩的莴苣和金黄色的韭菜,

# 春盘: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或馈赠亲友,称春盘。

"韭叶金黄雪未干":而韭菜叶子上还沾着未化的白雪。

"旅饭二年无此味":在外旅行的这两年里,我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的美味,

"故园千里几时还":离家千里,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异方时节三巵酒":在这个异乡的季节里,我只能借酒消愁,喝上三杯酒,

# 异方:他乡;外地。

"残岁风烟一惨颜":但在岁末的风烟中,我的脸色依然显得悲伤。

# 惨颜:表情悲伤。

"曾奉龙旗典邦礼":我曾经手持龙旗参与过国家的典礼,

"岁穷祠祀少休闲":但到了年末祭祀的时候,我却很少有闲暇的时间。

# 祠祀: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是宋代诗人张耒所作的七言律诗。开篇“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诗人描绘春日盘中鲜嫩如丝的苣荬菜嫩芽与金黄的韭菜,尽显春日田园气息。“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直白道出在外漂泊两年,吃到家乡风味引发对千里之外故园的深切思念。后两句“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异乡过节,借酒消愁,残岁风烟中满脸悲戚。尾句“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回忆往昔侍奉皇家典掌邦礼,年末祭祀忙碌,暗示今昔对比下的无奈。整首诗以质朴语言,从眼前食物切入,借景与往昔经历,层层递进抒发思乡之情,情感真挚,于平实中见深沉,体现出张耒诗作质朴而动人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日饮食图。苣荬菜的嫩芽如丝般纤细,被精心摆放在春盘中,韭菜叶呈现出明亮的金黄色,上面还带着尚未消融的残雪。这一画面鲜活生动,充满了春日特有的生机与清新气息,从视觉上勾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感受,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然而,如此熟悉的家乡春日风味,却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在外漂泊已两年有余,诗人在他乡的饮食中再难寻到这般熟悉的家乡味道,这简单的味觉差异,瞬间勾起了他对千里之外故园的强烈思念。“几时还”三个字,直白而深切地表达出他归乡的急切渴望,却又饱含着深深的无奈。“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在这异乡的春日时节,诗人只能借酒浇愁,三杯两盏下肚,却难以驱散心头的愁绪。残岁的风烟笼罩下,诗人的面容满是凄惨之色,进一步烘托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愁苦。末句“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朝廷侍奉,参与岁末祭祀等繁忙事务,如今却漂泊异乡,境遇的巨大反差,更增添了几分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上方》

下一篇:宋·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