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关山":度过那险峻的关山,
"意悠哉":心中思绪悠悠,
"秦关路险行车摧":秦地的关隘道路艰险,行车都受到了损坏。
"秋云沉沉天未晓":秋天的阴云浓重低沉,天色还未破晓,
"关吏正眠关未开":守关的官吏正在安睡,关门还没有打开。
"孟尝逃秦畏秦逐":当年孟尝君逃离秦国,害怕被秦国追赶,
"一日归齐未为速":一天就回到齐国,也不觉得速度有多快。
"重扉当道可奈何":重重的关门挡在道路中央,能有什么办法呢,
"搔首苍茫空驻毂":我抓着头发,茫然地望着四周,徒然停下车轮。
"主君无言客无计":主人默默无言,门客也想不出计策,
"仰看天星俯相视":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又低头相互对视。
"风鸣木响心自惊":风声吹动树木发出声响,心中暗自惊惶,
"咄嗟谩养三千士":可叹孟尝君白白供养了三千门客。
"下客趋前敢献诚":地位低微的门客快步向前,大胆地献上自己的诚心,
"为君试效晨鸡鸣":愿意为您试着模仿清晨的鸡鸣声。
"引声未绝群鸡应":他的声音还没有停止,一群鸡便纷纷响应,
"轧轧重门俄彻扃":随着“轧轧”声,沉重的门很快就被打开了门闩。
"马嘶人语车轮转":马匹嘶鸣,人们交谈,车轮开始转动,
"斗柄斜横夜初半":此时北斗星的斗柄已倾斜,夜才过了一半。
"奔风捷足欲何追":像风一样奔跑,脚步再快又能追逐什么呢,
"虎口脱身非素愿":从虎口脱险本不是平素的心愿。
"孟尝好士竟何为":孟尝君喜欢招揽人才,最终得到了什么呢,
"才得鸡鸣狗盗儿":不过是得到了鸡鸣狗盗这样的人罢了。
"可怜当日慇勤意":可怜他当日那样恳切殷勤,
# 慇:一作殷。
"辍食分衣竟为谁":停下吃饭、分出衣服来供养门客,最终是为了谁呢。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度关山,意悠哉,秦关路险行车摧”:开篇直抒胸臆,“度关山”点明主题,“意悠哉”写出诗人跨越关山时心境复杂,既有对前路的憧憬,又隐隐透着不安。“秦关路险行车摧”则具体描绘路途艰险,连行车都艰难,暗示此行不易,为全诗奠定了艰难前行的基调。“秋云沉沉天未晓,关吏正眠关未开”:描绘出清晨秋云低沉、天色未明的景象,关吏还在沉睡,关门紧闭。此景既营造出静谧又有些压抑的氛围,又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关卡管理的懈怠,给行人带来不便,为下文诗人的被困与无奈做了铺垫。“孟尝逃秦畏秦逐,一日归齐未为速”:提及孟尝君逃离秦国一事,他因畏惧秦国追捕而急于归齐。诗人借古事抒发当下被困关前、渴望脱困的急切心情,以历史典故映照现实困境,引发读者联想。“重扉当道可奈何,搔首苍茫空驻毂”:面对当道的重重关门,诗人无可奈何,只能在苍茫中挠头、停车驻留。“搔首”这一动作细节,将诗人的焦急、无措展现得淋漓尽致,“空驻毂”更强化了被困原地、无法前行的无奈之感。“主君无言客无计,仰看天星俯相视”:诗人与同行者皆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能仰望天星、低头对视。这一仰一俯间,尽显人物的窘迫与迷茫,天上繁星与地上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更添孤寂之感。“风鸣木响心自惊,咄嗟谩养三千士”:风声吹动树木作响,令诗人心惊,不禁感叹孟尝君空养三千门客。此处以景衬情,风声加剧内心惶恐,同时借对孟尝君养士的质疑,抒发自己身处困境却无人相助的愤懑。“下客趋前敢献诚,为君试效晨鸡鸣”:在僵局中,一位下客挺身而出,愿像孟尝君门客学鸡叫那般,为众人解难。此句打破沉闷,展现小人物在困境中的机智勇敢,给故事带来转机。“引声未绝群鸡应,轧轧重门俄彻扃”:下客学鸡叫,声音未落,周围群鸡纷纷响应,紧接着关门轧轧打开。场景描写生动,将学鸡叫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呈现,凸显出巧解困境的戏剧性。“马嘶人语车轮转,斗柄斜横夜初半”:随着关门开启,人马喧闹,车轮转动,此时北斗星柄斜横,夜才刚过一半。描绘出终于脱困、重新启程的热闹场景,与前文被困的寂静压抑形成对比,也暗示前路漫漫,仍在夜行赶路。“奔风捷足欲何追,虎口脱身非素愿”:诗人感慨虽像风一样快速逃离,可这并非自己所愿,本不该陷入如此“虎口”般的困境。话语中既有庆幸,又饱含对遭遇的无奈叹息。“孟尝好士竟何为,才得鸡鸣狗盗儿”:再次提及孟尝君,质疑他养士的成效,只得到些鸡鸣狗盗之徒。诗人借古讽今,或许暗指当下权贵招揽人才却不能真正用人,徒有其表。“可怜当日慇勤意,辍食分衣竟为谁”:最后诗人叹息孟尝君昔日殷勤对待门客,分衣辍食,如今却无人能在关键时刻真正帮他。既感慨历史,又似在反思现实中人际交往、用人之道的问题,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杨万里《水仙花四首(其四)》
下一篇:宋·叶茵《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