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jīn
líng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3
céng
zuò
jīn
líng
làn
màn
yóu
běi
guī
chén
biàn
qiú
shēng
zhōu
jiāng
nán
zhōu

译文

我曾经在金陵有过放浪形骸的一段生活,北归之后风尘仆仆,连衣裘也变旧了。那时乘着扁舟在湖中游荡,听着雨打芰荷犹如美妙音乐的清脆声音,在舟中高卧欣赏,真的十分陶醉。

逐句剖析

"曾作金陵烂漫游":我曾经在金陵有过放浪形骸的一段生活,

# 烂漫:原意为色泽绚丽。这里有散漫、放浪之意。,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故都。

"北归尘土变衣裘":北归之后风尘仆仆,连衣裘也变旧了。

"芰荷声里孤舟雨":那时乘着扁舟在湖中游荡,听着雨打芰荷犹如美妙音乐的清脆声音,

# 芰荷:指菱叶与荷叶。《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卧入江南第一州":在舟中高卧欣赏,真的十分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怀金陵三首(其三)》是一首七言绝句,主题为追忆金陵往昔游历。诗的首句承载着对金陵旧游的诸多美好记忆;次句从回忆过去转向面对当下;后两句进一步回溯令人向往的金陵游历场景:在江南春日细雨和风的宜人氛围中,诗人在湖上泛舟,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全诗语言清新明丽,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沉醉与喜爱,流露出深切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曾作金陵烂漫游”​​,此句以“曾作”开篇,直抒胸臆,点出诗人对金陵旧游的追忆。“烂漫”一词用得精妙,既含“散漫自在”之意,又暗含“纵情放浪”的洒脱,将昔日在金陵无拘无束、沉醉于山水人文的游览状态生动勾勒出来。金陵作为六朝故都,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语)的盛誉,其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本就令人神往,而“烂漫游”三字更是浓缩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那些漫步古迹、徜徉山水的美好瞬间,虽已逝去,却深深烙印在记忆中,为全诗奠定了怀旧的基调。​​“北归尘土变衣裘”​​,此句由“追昔”陡转“抚今”,形成鲜明的时空对比。“北归”点明诗人已离开金陵,回到北方;“尘土”二字,既写出北归途中风尘仆仆的奔波之态,也暗示了岁月的消磨与世事的变迁。“变衣裘”则以具体物象的变化(衣物由新变旧、由洁净变风尘),隐喻时光的流逝与自身的衰老——正如岑参“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所写,外在的衣裘之变,实则映射着内心对青春逝去、旧游难再的感慨。此句以朴素的叙述,将今昔境遇的落差悄然流露,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沉的怅惘。“芰荷声里孤舟雨”:聚焦于江南特有的景致与声响——雨中的扁舟漂泊在荷塘之上,雨点打在芰(菱角)与荷叶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如天然的乐章。“孤舟”虽显孤寂,却更衬出诗人独赏此景时的专注与宁静;“芰荷声”则以听觉的细腻,强化了江南烟雨的朦胧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雨打荷塘的清凉与惬意。“卧入江南第一州”:以“卧”字刻画诗人的姿态,尽显其沉醉其中、物我两忘的状态——无需刻意观赏,只需安然躺卧舟中,便已全然融入金陵的美景之中。“江南第一州”的盛赞,既是对金陵地位的肯定(历史与风光皆堪称江南翘楚),更是诗人内心对这片土地的极致推崇。两句合起来,如同一幅水墨淡彩的江南雨景图:孤舟、雨声、芰荷、醉卧的诗人,动静相衬,声色交融,将金陵之美与诗人的沉醉之情完美融合,与张耒笔下“风物天秀,如行锦绣图画中”的金陵景致相互印证,让“烂漫游”的内涵变得具体可感,也让对旧游的追怀更添几分诗意与怅惘。

2. 作品点评

《怀金陵三首》虽非作于同一时期,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却一脉相承。其结构颇具特点,每首诗的一、三、四句内容连贯、意脉相通,第二句则巧妙宕开,另辟新境,形成独特的节奏与张力。在咏史诗的创作上,这组诗突破了宋代诗人咏史时常有的“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吴乔《围炉诗话》)的弊病,语言凝练奇警,意蕴深沉委婉,用典精准洗练。正如《吕氏童蒙训》所评:“文潜(张耒的字)诗自然奇逸,非他人所及。”这三首绝句,无疑将这种“自然奇逸”的艺术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信笔》

下一篇:宋·释印肃《颂古九十八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