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人静":华丽的堂屋之内一片寂静,
# 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
"翡翠帘前月":翡翠珠帘前洒下清冷月光。
# 翡翠帘:以翡翠为饰的帘子。
"鸾帷凤枕虚铺设":绣着鸾凤的帷幕和枕头 ,空荡荡地摆放着。
# 鸾帷:绣有鸾鸟图案的帷幔。
"风流难管束":那个风流的人难以管束,
"一去音书歇":一离开就再无音信。
# 音书:音讯,书信。
"到而今":到如今,
"高梧冷落西风切":高大的梧桐树在急切的西风中显得格外冷落。
# 切:悲切,急切。
"未语先垂泪":还没开口说话,
"滴尽相思血":眼泪就先流了下来,
"魂欲断":相思令人魂都要断了,
# 魂欲断:形容极其悲伤或激动。
"情难绝":但对他的感情却难以断绝。
"都来些子事":这些相思离别之事,
# 些子:少许,一些。,都来:统统,完全。
"更与何人说":又能和什么人去诉说呢。
"为个甚":到底是为什么,
# 甚:什么,为何。
"心头见底多离别":心里总是要经历这么多的离别。
# 见底:到底,可见的,全都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作。上片描绘画堂内寂静,月光照在帷帐枕头上,思妇独守空房,回忆起情人风流难管束,离去后音信全无,如今已是深秋时节。下片则写思妇未语泪先流,相思至极,魂欲断而情难绝,心中的诸多愁事无人诉说,深刻表达出她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情人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烘托:通过描绘“画堂人静”“翡翠帘前月”“高梧冷落西风切”等寂静、凄清的环境,烘托出思妇内心的孤独与哀怨。对比:以“鸾帷凤枕”象征的美好成双与思妇的形单影只形成对比,突出其孤独。直抒胸臆:“未语先垂泪,滴尽相思血。魂欲断,情难绝”等句,直接抒发思妇的相思之痛和难以割舍的深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画堂人静,翡翠帘前月。鸾帷凤枕虚铺设。风流难管束,一去音书歇。到而今,高梧冷落西风切”营造出寂静、冷清的氛围,以“鸾帷凤枕虚铺设”暗示思妇的孤独,回忆情人的“风流”及离去后的杳无音信,“高梧冷落西风切”的深秋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她内心的凄凉。下片“未语先垂泪,滴尽相思血。魂欲断,情难绝。都来些子事,更与何人说。为个甚,心头见底多离别”直抒胸臆,刻画思妇相思之深,泪尽泣血,情感难以断绝,却无人倾诉,发出对离别频繁的无奈悲叹。
4. 作品点评
欧阳修的《千秋岁·画堂人静》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以细腻笔触刻画思妇心理,环境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营造出浓郁的哀怨氛围。直抒胸臆的表达使情感真挚强烈,极易引发读者共鸣。